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国产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免费无码日韩大胆视频网,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人民網>>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人民網>>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正文

暑氣漸重,小心別“中招兒”

2016年06月28日10:01  來源:燕趙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暑氣漸重,小心別“中招兒”

  高溫天氣需注意適當通風、補水、減少高強度運動等,以防中暑

  高溫、悶熱……夏至過后,暑氣漸重。炎熱環境下,如果不注意防暑、避暑,則易因高溫導致中暑,出現頭暈、心慌、惡心嘔吐、體溫升高等不適癥狀。因此,暑期一定要注意環境通風、補水,避免高溫時段外出等,預防中暑。一旦中暑,應盡快脫離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處,物理降溫,適當補水,以緩解不適。醫生提醒,中暑有輕重之分,重度中暑可出現高熱,不僅會損傷腦細胞,還會影響身體多個器官系統,可導致出現意識障礙、昏迷、抽搐等癥狀,需及時送醫治療。

  □本報記者 梁蕾

  指導專家 石家莊市第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馮彥平

  中暑,究竟要不要緊?

  在炎熱夏季,如果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中,除了感覺熱、出汗,有時還會出現頭暈、頭昏、心慌氣短、體溫升高等不適癥狀,這其實就屬于中暑。中暑,就是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中,引起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出現的一系列癥狀表現。簡單來說就是“被熱病的”。有些朋友認為中暑 “不算個事兒”,既然是因為太熱了不舒服,那就找個地兒涼快涼快,喝點水,不就得了?

  其實,中暑也有輕重之分,且中暑的癥狀可以隨病情由輕到重發展。如果是輕度中暑,則可以通過脫離高溫環境、適度休息、飲水等得到緩解;但如果中暑程度比較重,或者中暑之人體質較差、抵抗力較低,如老年人、兒童等,或原來就患有一些基礎疾病,那么在高溫環境中就更容易出現比較嚴重的中暑表現。例如出現高熱超過41℃,此時會對大腦細胞造成損傷,出現一系列的神經癥狀,甚至導致細胞壞死、肌肉溶解,損傷機體多個器官、系統,患者可表現為意識障礙逐漸加重,出現嗜睡、昏迷等;或走路不穩、肢體抽搐;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而大量出汗后,若補充不足,則可導致脫水,引起血壓下降,繼而影響腦部供血。因此,當出現這些較為嚴重的癥狀時,或中暑者體質較差、患有基礎疾病時,一定要高度注意,除了讓中暑者停止運動、離開高溫環境,還應及時撥打120及時送醫治療。

  中暑了,我該怎么辦?

  如果自覺不適或發現身邊有人出現中暑的跡象,除了及時撥打急救電話、到醫院尋求專業治療外,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處理,尤其是對于輕度中暑,即可起到緩解作用:

  脫離高溫環境,適度休息。從臨床就診情況來看,發生中暑的人群中,老年人、兒童中暑者多因處于通風不良環境中而發病;而青壯年則多因從事高強度的勞動或運動而引起中暑。不管是怎樣的原因引發中暑,一旦出現中暑相關表現,即應盡快讓中暑者脫離原有的高溫環境,例如將密閉的屋子打開門窗通風,或轉移到陰涼或有空調的地方;立即停止勞作、運動等,坐下或躺下休息。

  解開衣領,衣物應盡量寬松,以幫助中暑者通風、散熱。

  物理降溫:可以用冰塊、涼水等冷敷降溫,甚至可浸泡在水中降溫。

  補水:大量出汗時不僅會造成水分的丟失,也會隨汗液帶走體內的微量元素等,造成電解質紊亂,導致精神神經癥狀的出現。因此在中暑時,尤其是汗出過多,出現乏力等不適時,可適當飲用淡鹽水以補充機體所需。一般在自制淡鹽水時,只要品嘗起來有淡淡的咸味即可。

  需特別提醒的是,中暑者還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解暑藥物,幫助緩解癥狀;體弱者及中暑癥狀嚴重者,應及早就醫治療。

  防中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避免中暑,最重要的還是做好以下預防措施:

  高溫時段盡量避免外出:外界環境較為炎熱的時候,如上午10點到下午16點,這一時間段日光較強,溫度較高,體質較差的朋友最好盡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在此時段出門,則應做好防暑,例如打遮陽傘,戴上帽子,穿上較寬松、透氣的衣服,隨身帶一瓶水;并盡量縮短外出時間。此外,在高溫時段也要注意,盡量不要進行高強度的勞動或運動。

  注意通風:居室通風很重要,否則總在悶熱環境中,即使不出門也會中暑。可以在早晚溫度相對較低的時候打開門窗進行通風,到中午等溫度較高時就關閉門窗,以降低室內溫度。

  合理使用空調:在高溫天氣中,合理使用空調可以很好地幫助降溫、防暑。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貪圖一時涼快而把空調溫度定的太低,如果室內溫度過低,一旦出門的話,身體難以適應一冷一熱的轉換,反而更容易發生中暑、感冒等疾病不適。建議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10度,室內溫度以26~27℃左右為宜。

  適當飲水:平時正常飲水即可,但當出汗過多,身體乏力時,則可能出現低鈉的情況,可適當補充含鹽的飲料等。

  飲食清淡:暑期飲食可以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基礎上,適當清淡些,多吃些應季的蔬菜瓜果,少吃點油炸或油膩的食物,以減輕胃腸負擔。但不建議吃過多的冷飲冷食,以免因吃涼的過多影響消化,降低抵抗力,反而更易生病。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分享到:
(責編:張希、秦晶)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