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18日電 (曾璇)老年人是社會的特殊消費群體,他們防范意識較弱、維權能力較低,以致成了一些不法分子忽悠、欺騙的對象。近年來,不法分子騙術層出不窮,或假借國家補貼之名,或大打親情牌,給不少老年人的身心、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失。
根據民政部今年7月發布的《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萬人,占總人口的16.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4386萬人,占總人口的10.5%。因此,關愛老年人消費安全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假借“權威”之名 以補貼或惠民社團形式行騙
8月11日,國家食藥監局官方微信的每日食藥輿情顯示,一詐騙團伙在網上購買全國各省市服用過藥品、保健品的老年人個人信息后,逐個分析,針對目標量身訂制詐騙方案。他們冒充中國中醫科學院、藥品管理局和北京同仁堂的工作人員,利用預先設計好的劇本,以醫生、售后服務、稅務人員、銀行人員等不同身份對各地患者進行電話詐騙,謊稱購買保健品可以申請國家補貼、報銷部分費用,全國近500老人被騙2000萬。目前,犯罪團伙已被抓獲。
此外,在醫療、健康領域以離岸社團、山寨社團等形式行騙的不法分子也不在少數。這些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多冠以“中國”、“中華”、“全國”等國字頭字樣,與國內合法登記的全國性社團名稱相近甚至相同。
據《北京晚報》報道,一些不法分子打著“國字頭”社團的旗號,往居民家中散發健康講座、發放惠民物資的傳單,聲稱免費贈送禮品。老年人上鉤之后,就開始借機推銷保健品。近期,北京已有不少老人因此遭受巨額經濟損失。
這些受害的老人稱,他們經常能收到來自如“中國愛心助老福利基金會”、“中國骨關節健康工程組委會”等機構的傳單,這些傳單上幾乎都印著“中國”、“中華”打頭的機構名稱,而且上面還印有帶五角星的公章,所以他們才會輕信。而這些機構在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主管的中國社會組織網上,查不到其任何登記備案信息。
7月20日,民政部公布了第十批“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名單。至此,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掌握的“離岸社團”和“山寨社團”數量已達到1085個。
先上課后買藥 保健品講座成“大忽悠”專場
當下各種保健、養生講座以免費名義吸引老年人,在演講鼓動下,老人們往往買下被夸大功能且價格不菲的產品,掉進“講座圈套”。
根據《揚子晚報》報道,南京市瑞金路某小區的李大爺參加了一保健品講座,主持人方某解析了一番老人常見病,然后推薦一種能治療這些病的保健被,稱這被子能降壓,改善睡眠,還能改善心腦血管等疾病。買2床被子,享受返利:原價每床1200元,2床返400元;如果一次買8床,就能入股他們的基金,每月再返利100元,直到把本全贖回。這一番話讓包括李大爺在內的不少老人紛紛“慷慨解囊”。
后經民警調查,方某承認,被子只是材質面料稍好點,承諾的第二天返利只是促銷手段,是為讓老人們覺得有利可圖多買幾床。
同樣,家住南京市的劉大爺退休后,在散步健身時被廣場上的推銷人員忽悠,去聽了保健養生講座,覺得自己身體有病,不斷買保健品。根據劉大爺的女兒介紹,老人買的保健品加上膠囊、保健酒,花了三四萬,“因為不想讓家人知道,他甚至把保健品寄存在人家公司,還沒吃完就有人送上門”。
噓寒問暖熱情相邀 “親情營銷”博取老人信任
不少老年人因為兒女工作繁忙甚至不在身邊工作,所以往往很難過推銷員“親情營銷”的陷阱。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身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黃雨蘭曾表示:“他們的關心,讓老人覺得得到了尊重和陪伴,自然愿意相信他們,并且產生依賴。”
比如,根據《華西都市報》的報道,兩年前開始,家住成都金牛區的丁金全和老伴張冠秀就經常聽“健康講座”,且不顧兒女勸阻,花了11萬元買保健品。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認為推銷員“比自己的兒女還好”,不僅常打電話噓寒問暖,常帶他們出去玩,甚至還給他們洗腳,口口聲聲喊“爸媽”,“不支持對方都不好意思。”
對于因此而上當受騙的老年人,專家也給他們的家屬提出了建議:“家里人與其與老人不斷爭吵、指責,不妨學學那些保健品推銷員,多關注老人的心理需求并盡量滿足,將他們對‘保健專家’和保健品的依賴,轉為對家人的依賴。”
老年人消費陷阱多 中消協曾發消費提示
除了以上這些招數以外,一些不法分子為了“忽悠”老年人上當消費,還搞出了“免費旅游、聚餐”、“送米送雞蛋”,“擺攤設點免費體驗、體檢”等方式。今年3?15期間中消協向老年人特別提出以下消費風險提示并慎防十大消費陷阱:
一、有病切記亂投醫。老年人有病要去正規醫院就診,保健養生也應到正規醫院和機構去咨詢,切不可有病亂投醫。
二、免費承諾別輕信。老年人面對不法商家承諾的免費贈送、半價等要經得住誘惑,不貪圖小便宜。
三、虛假廣告要辨別。近年來,保健食品、醫療、藥品廣告日益成為虛假廣告的“重災區”。老年人在通過報紙、雜志、廣播和電視等媒體接觸廣告時,要提高辨別意識。
四、專家忽悠不上當。老年人因有病在身,他們特別渴望專家、醫生的指導,對他們的醫囑也深信不疑。但是,要特別防范所謂的“專家”趁機向老年人推銷高額保健品。
五、無效退款難實現。一些不良商家為了推銷保健品或藥品,不惜違法廣告法,承諾保證療效,無效退款。對此,老年人不要相信。
六、養生講座不購物。一些不法商家打著養生講座的旗號忽悠老年人,對老年人以贈送雞蛋、面條、醬油等小物品相誘惑,達到推銷商品的目的。老年人不要隨意在講座上購買保健品或保健用品。
七、“政策補貼”不可信。某些不法商家冒充國家衛生部的電話向家境貧寒又久病纏身的老年人直接打電話,慌稱能為他們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政策補貼和藥費補助,進行欺騙誤導。老年人不要為了獲得所謂“政策補貼”而上當受騙。
八、保健品藥品要區分。保健品對治療某些疾病有一定輔助作用,但不能代替治療藥物。老年人要注意區分。
九、上門維修找對人。老年人家中電器壞了需要維修時,要向正規家電企業咨詢和報修,切忌網上亂搜索,防止遇到冒牌維修。
十、面對誘惑防風險。高收益伴隨高風險,面對金融商家高利率誘惑,老年人要擦亮眼睛,不受誘惑。切記“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