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国产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免费无码日韩大胆视频网,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人民網健康·生活

網上的心理測驗可信嗎

網絡測驗可信度較低,專業測驗需科學解讀

受訪專家:南方醫科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肖蓉

2016年09月23日08:39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憑直覺選個圖形,看看自己是哪類人;回答幾個問題,預測一下自己的職業發展……如今網絡上有很多五花八門的心理測驗。每個人內心都有探索自我的沖動,而簡單易行的心理測試似乎提供了這樣一種途徑。有人從中獲得滿足,也有人對此疑慮重重,這些測試到底靠不靠譜? 

  作為長期從事心理測量教學及研究的專業人士,南方醫科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肖蓉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認識心理行為特點需要科學的心理測驗。但現在,人們通過網絡等途徑見到的心理測驗,很多都帶有娛樂性質,不夠規范,圖個開心無妨,但切忌用于指導行為。 

  肖蓉解釋說,按照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心理測驗通常分為智力測評、人格測驗、臨床測驗和職業測驗等。智力測驗可用于評定一個人一般能力水平和表現特點;人格測驗則可用來預測一個人獨特而相對穩定的行為心理和行為特點;臨床測驗則常于評估個體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心理障礙的篩查和輔助診斷,如評估抑郁、焦慮、兒童多動癥、精神分裂癥等;而將這些測驗應用于職業指導與選拔則產生了職業測驗,測驗測驗既可以為單位選撥人才,評估求職者的心理素質是否符合崗位的需求,也可用于指導個體擇業或進行職業規劃與發展的咨詢。 

  一道題心理測試更像娛樂。人類心理活動極為復雜,因此心理測驗最忌絕對化。肖蓉說,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做同一道題,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答案。可以肯定地說,那些通過一道題得出結論的心理測驗,可信度很低。 

  科學的自測表也需要專業解讀。無論書報或網上,我們常能見到一些自測題,其中不乏所謂的“國際標準”。比如,答一套智商測試題,就可以輕松計算出一個人的智商得分;完成一組心理疾病篩查量表,就能夠獲知自己是否患病等。對此,肖蓉表示,對任何一個測試結果的解讀,都需要以很強的專業知識為基礎。即便一些科學經典的量表,也不適合自測,并據此下結論,特別是一些用于篩查疾病的臨床測試量表,更要慎重對待。比如,某段時間你心情不好,做抑郁篩查的分值就會偏高,卻不意味著你患上了抑郁癥。“我經常能見到前來咨詢的人,說自己做完自測,發現患上了強迫癥或抑郁癥。而在真正診斷后,卻并非如此。”肖蓉說,做心理自測題,最怕根據答案給自己亂貼標簽,很容易造成負面心理影響。 

  投射性心理測驗最易出錯。曾有一段時間,一道聲稱來自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心理變態測試題,在很多年輕人中傳播。題目講述了一個結局意外的悲劇故事,受試者所要做的是,推測造成最終結果的原因,而這個原因也成為判斷一個人心態是否正常的關鍵因素。肖蓉指出,這屬于心理測量中的投射測驗,即為被試者提供一些無明確結構和固定意義的情境或圖片,讓被試者作出開放性的回答。這種測驗沒有固定的答案,允許被試者有各種自由的反應,答案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其測量目標具有隱蔽性,被試者不知道他的反應會如何解釋,因此減少了偽裝的可能性,完全依照自己的真實想法進行回答,所以更容易反映出一個人真實的心理狀態。但這種測驗的記分和解釋具有較大的困難,其結果解釋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必須由受過專業訓練,具有豐富經驗的主試來加以實施。有時候,即便都是這方面的專家,也會得出不一樣的結果,就好像100個人心中有100個哈姆雷特一樣。非專業人士貿然對號入座,最易出錯。 

  人們對心理測試的熱衷,源于人們探索自我、尋求自我認識的心理需求。但面對五花八門的心理檢測,肖蓉強調,一定要弄清自己做測試的目的。如果是為了求職、謀發展,或是想知道自己是否患病,必須慎重對待測試,不要輕易給自己下結論;如果只是為了娛樂,網上的趣味測試做做無妨。有的時候,測試結果符合自己的預期,還能讓人獲得一種滿足感。▲ 

  (本文由本報記者張芳采寫)

(責編:許心怡、聶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