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国产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免费无码日韩大胆视频网,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無法呼吸的痛 呼吸道異物阻塞怎么破?

2017年02月22日11:08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周末陽光明媚,小明、小剛和幾個好朋友相約一起踢足球,中午大家一起去吃披薩。小伙伴們邊吃邊聊各自學校的趣事兒,正在嚼香腸的小明聽到好玩的地方忍不住哈哈大笑,結果一口香腸被嗆到氣管里,哽住了喉嚨。此時的小明無法說話、無法呼吸,但小伙伴們都以為他喘不上氣是因為笑的太厲害了,直到小明用手抓住自己的喉嚨, 大家才意識到情況不對,趕忙叫來了鄰座的小明爸爸。小明爸爸及時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使小明咳出了卡在氣管里的香腸,脫離了危險。

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其實并不少見,異物吸入造成的哽噎或窒息是嬰幼兒致命的意外傷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該如何識別呼吸道異物阻塞和進行急救呢?

南京市民學習呼吸道異物阻塞急救知識(圖片來源:新華網)

呼吸道異物阻塞的一般體征

及時識別呼吸道異物吸入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對于急救成功與否至關重要。由于異物吸入氣管時,病人感到極度不適,常常不由自主地以一手呈“V”字狀緊貼于頸前喉部,這是最常見的呼吸道阻塞體征。輕度的呼吸道阻塞一般會有咳嗽的癥狀,在咳嗽間歇可能會有喘息的聲音,但患者還是有較好的氣體交換。嚴重的呼吸道阻塞患者則會出現用手抓喉嚨或者揮舞手臂,不能說話、哭或發出聲音,微弱無力的咳嗽或無法咳嗽,吸氣高調音,呼吸困難、 甚至于無法呼吸,臉色變青看上去很恐慌等癥狀。

海姆立克急救法

小明故事中提到的海姆立克急救法也叫腹部沖擊法,這是《2015美國心臟學會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版)》的標準急救方法之一,原理是利用腹部沖擊和擠壓,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快速的、向上的氣流,從而把堵住氣管的異物沖出呼吸道。傳統的海姆立克急救法通常用于神志清醒的1歲以上的孩子和成人,一般是由他人操作,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用作自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有五個步驟:

第一步,搶救者站在病人的背后,用雙臂環繞病人的腰部。

第二步,其中一手握拳。

第三步,將握拳的大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胸廓下方,略高于臍上的腹部。

第四步,用另一只手抓住握住的拳頭,快速有力地向內、向上沖擊病人的腹部。

第五步,重復這個動作直到異物排出或是病人失去意識為止。

對于孕婦及特別肥胖者,施救者要由中央垂直向內做胸部按壓,沖擊其胸部下半段。

發生呼吸道異物阻塞時如何急救

現在我們對海姆立克急救法有了一定印象,那么發生呼吸道異物阻塞時,我們該如何進行急救呢?

1. 意識清醒的成人或兒童的呼吸道阻塞急救

輕度的呼吸道阻塞

表現:病人能夠用力地大聲咳嗽、說話、哭鬧。

急救措施:陪伴、監護,并鼓勵病人嘗試用力咳嗽以排出異物。如若咳嗽無效或出現重度阻塞表現,應立即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直到異物排出為止。

嚴重的呼吸道堵塞

表現:使用“V”字手勢時意識清楚,但不能說話或哭鬧、呼吸微弱、咳嗽乏力、吸氣高調音,或呼吸困難、臉色發青。

急救措施: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直到異物排出。如果不能緩解,并且病人出現意識不清時,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

2. 意識清醒的嬰兒呼吸道阻塞急救

根據《2015美國心臟學會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版)》,1歲以內的嬰兒發生呼吸道阻塞時,應采用背部拍擊法以及胸部沖擊法,而不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將嬰兒翻轉面朝下,呈騎跨狀放在你的一側前臂上,使其頭部略低于胸部,用同側的手掌托住嬰兒的頭部和下頜,你的手臂可以放在同側的大腿上。

第二步,用另一側的掌根叩擊嬰兒兩個肩胛骨之間的區域,給予連續5次有力的背部拍擊。

第三步,固定嬰兒的后頸部,翻轉成仰臥位躺在你的一側前臂上,用同側手掌托住嬰兒的頭部和頸部,使其頭部略低于軀干,你的手臂可以放在同側的大腿上。

第四步,用另一側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壓嬰兒乳頭連線中點下緣的胸骨,1秒1次,給予連續5次有力的向里、向上的胸部沖擊。

第五步,依次重復5次背部拍擊和5次胸部沖擊,直到異物排出或是嬰兒失去意識為止。

3. 意識喪失時的呼吸道阻塞急救

如果發現呼吸道阻塞的病人意識喪失,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并輕輕地把病人放到平地上。

這時需要用“輕拍重喚”的方法,即輕輕拍打其肩部,大聲詢問“您怎么了”,或呼喚名字,同時查看其有無呼吸。如果病人沒有回應、呼吸或哭泣,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實施胸外心臟按壓,按壓和通氣比例為30:2,按壓頻率為每分鐘100-120次,胸外按壓所產生的沖力至少會和腹部沖擊法的壓力一樣多,所以也會對異物的排出有幫助。每次開放呼吸道給予人工呼吸前都要打開病人口腔檢查有無異物,如果看到異物而且是容易清除的,應立即用手指清除。如果沒看到異物,則繼續予以心肺復蘇,依次重復施救直到異物排出或急救人員到來。(蔣本然)

本文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醫療健康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責編:張瑾琳、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