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被認可的必需營養素膽堿
一、膽堿被確定為必需營養素的歷史
膽堿( choline)是一種強有機堿,是各種含N,N,N-三甲基乙醇胺陽離子的季胺鹽類的總稱。其分子結構式為:HOCH2CH2N+ (CH3)3。膽堿是卵磷脂的關鍵組成成分,也存在于神經鞘磷脂之中,是機體可變的甲基(或一碳單位)的來源而參與甲基供體的合成與代謝。此外,膽堿還是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前體。
1849年由Strecker首次從豬膽中被分離出,并于1862年首次定名,1866年被化學合成。此后一直認為膽堿為磷脂的組分,但直到1941年,Devigneaud才首先弄清它的生物合成途徑。
20世紀30年代已知膽堿為大鼠飼料中的必需成分,是大鼠正常生長發育所必需。人類及動物不僅可以從食物中獲得所需膽堿,也可以通過內源性的途徑合成膽堿。但很多動物體內尤其是幼年動物不能合成膽堿,當不給予實驗動物含有膽堿的食物或不給予合成膽堿所必需營養物質時,可以造成缺乏病,并引起肝與腎的損害。1940年Sura和Cyorgy Coldblatt根據他們各自的研究工作,報道了膽堿對大鼠生長必不可少的特性,表明了它具有維生素特性。因此,營養學家把它列入維生素類之中。
由于人體可以通過利用卵磷脂和神經鞘磷脂來合成內源性的膽堿,所以不易在實驗中造成缺乏病,人類合成量的多少與需要量的多少目前還未能測知。此外,乞今為止也未發現它是某個(種)酶的輔酶,因此,膽堿一直被認為不符合維生素的標準定義。對膽堿作為人類必需營養物質及其生理功能的認識最早是發現膽堿可以預防脂肪肝從而推測其具有胰島素功能,此外,1975年科學家發現補充膽堿可以增加神經元細胞乙酰膽堿的合成與釋放。這些研究發現激發了人們對膳食膽堿補充的重要性和膽堿對腦功能影響的研究興趣。直到1998年,膽堿才首先被美國食物與營養委員會(the Food and Nutrition Board,FNB)列為人類的必需營養素而修訂了其推薦量。
二、膽堿的生理功能
食物來源的膽堿除了游離膽堿外,還有膽堿酯類如卵磷脂等,胰腺和小腸黏膜細胞能分泌膽堿酯酶,把膽堿酯類水解成游離膽堿后被消化吸收。部分游離膽堿也可被腸道細菌分解為甜菜堿(三甲基甘氨酸)后被腸道吸收,也是機體甲基供體的來源。
膽堿的生理功能是復雜多樣的。它主要從以下兩方面來發揮其生理功能,一方面以膽堿本身或作為合成其它物質(乙酰膽堿、磷脂、脂蛋白)所需要的膽堿基團發揮生理作用,另一方面是作為甲基供體發揮生理功能。具體表現如下
1.膽堿是生物膜重要組成成分,保證膽堿能神經的信號傳遞和跨膜信號轉導,因此在維持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必不可少了。
2.神經組織中含有非常豐富的鞘磷脂和磷脂酰膽堿,它們是神經纖維(軸突)髓鞘化所必需的,缺乏時不利于神經系統的發育。因此,膽堿在促進嬰幼兒腦發育、改善記憶功能和預防老年癡呆有一定的作用。此外,膽堿通過參與蛋氨酸循環起到節約葉酸的作用,因此在降低胎兒神經管畸形的發生發揮重要作用。
(3)在肝臟,膽堿以磷脂的形式與載脂蛋白B100和甘油三脂(TG)結合形成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從而把肝臟合成的TG運輸到至肝外供其它組織利用,因此可以減少脂質在肝臟沉積,有防治脂肪肝的作用。
(4)膽堿是機體重要的甲基供體(或一碳單位供體)而參與DNA的甲基化,缺乏時,會引起DNA甲基化異常,增加DNA對損傷的易感性和修復異常,增加氧化應激以及凋亡,可能與某些腫瘤(如結腸癌和乳腺癌)的發生有關。
(5)膽堿通過轉甲基作用可以降低血漿高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提示膽堿攝入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三、推薦供給量和主要食物來源
由于女性雌激素有利于促進內源性膽堿的合成,因此,女性能更有效地利用膽堿,因此,2000年中國營養學會修訂我國成年人男性膽堿AI值為500 mg/d,女性為385 mg/d。膽堿廣泛存在于各種食物中,它在食物中主要以卵磷脂的形式存在于各類食物的細胞膜中。在奶類、肝臟、蛋類、花生、麥胚、大豆中含量很豐富,蔬菜中萵苣、花菜中含量亦不少。
來源:中國營養學會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