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国产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免费无码日韩大胆视频网,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人民網健康·生活

癌癥也是可防治的“慢性病”

高麗、朱蕓、敏穩

2018年04月24日08:32 來源:中國婦女報

  最新數據顯示,全國惡性腫瘤年新發病例約為380.4萬例,死亡病例229.6萬例,平均每分鐘就有7人被確診為癌癥,4人因癌癥死亡。惡性腫瘤發病率在40歲以后開始快速升高,80歲年齡組時達到高峰。

  近年,我國腫瘤防治效果漸顯,癌癥病人的5年生存期有所改善,但與歐美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4月16日至22日,是第24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科學抗癌,關愛生命——抗癌路上,你我同行”,旨在幫助癌癥患者正確認識癌癥,與醫院和社會各界攜手努力戰勝病魔,提高生存率。

  在2018年北京和天津的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現場,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從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和天津市腫瘤醫院了解到,百姓的防癌治癌意識正在逐年提高,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通過防癌體檢得以早期發現從而及早接受治療,生存質量和生存期均有所提高。

  三分之一的腫瘤可以預防,腫瘤防治重在“三早”

  長期從事遺傳毒理、腫瘤病因及癌變機理研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書鈞表示,數據顯示,我國腫瘤治療5年生存率大約在30%左右,而美國5年生存率在70%~80%之間。而天津市最新數據也表明,該市居民前5位惡性腫瘤分別是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肝癌和胃癌。

  程書鈞說:“目前腫瘤的發生率還是處于緩慢增長的階段,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我國整體人口壽命在延長,腫瘤是一種跟衰老密切相關的疾病,隨著老齡化的到來,腫瘤的發生也會不斷增加;二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大環境污染,及一些家庭小環境的污染,促使一部分腫瘤的發生增高;三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煙、肥胖、缺乏運動、不合理膳食習慣、酗酒、壓力過大、心里緊張等都是癌癥發生的危險因素。”

  國家癌癥中心主任、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兼黨委書記赫捷表示,我國腫瘤防治戰略將重點體現在建立腫瘤防控體系和網絡、建立完善的腫瘤登記制度、建立完善的腫瘤防控預防宣傳工作、建立完善的早診早治制度、建立完善的腫瘤規范化診治制度五個方面。

  目前,在臨床上常遇到患者因為恐懼腫瘤的發生而忽視身體征兆、拒絕必要的定期檢查等現象,導致對腫瘤早期診斷和治療的延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國癌癥患者5年生存率偏低而死亡率相對較高。赫捷提醒,通過主動積極的預防和干預,至少30%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

  自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提出癌癥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策略以來,癌癥的篩查和早診早治就已被公認為是癌癥防控的最有效途徑。赫捷指出,一級預防是宣傳科學防癌知識,二級預防是早診早治,三級預防是規范化治療。預防腫瘤,除了要改善生活方式,避免和減少相關危險因素,更應該針對性地接受腫瘤篩查,在癌癥早期就得到及時發現和有效治療,降低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普通體檢不能代替防癌篩查,定期篩查提升早診早治率

  天津市腫瘤醫院的專家還特別提醒,腫瘤早期不一定會出現明顯癥狀,難以及時察覺,不能以自查代替體檢。同時腫瘤篩查與健康查體的內容也不完全一致。防癌體檢是借助多種專業檢查手段,在健康人群中發現早期甚至是尚未出現癥狀的腫瘤患者,以便于盡早進行診斷并開展相應治療,使患者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因此,除了普通的內外科檢查,腫瘤篩查一般還會加查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一些常見高發的癌癥項目。

  程書鈞指出,目前在我國發病前十位的腫瘤中,肺癌的發病和死亡率都排在第一位。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不足20%,但通過體檢發現的早期肺癌如果及早治療,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肺癌是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吸煙越多,吸煙史越長,肺癌的發病率越高。因此除了常規體檢項目,建議40歲以上、常年吸煙、有腫瘤家族史的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盡量早發現疾病。

  除肺癌之外,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胃癌等天津市民排名前五位的惡性腫瘤,也都是能通過相關影像學檢查得以早期發現的病種。如果能做到早期發現,上述腫瘤的5年生存率均可達90%。

  而了解自己的高危因素,定期進行預防咨詢,30歲以后每年定期做個體化防癌體檢等,都是提高癌癥早診率的有效途徑。據天津市腫瘤醫院預防體檢中心數據顯示,近年來,市民主動防癌意識普遍提高,每年在該中心主動接受防癌體檢的人數已由10年前的3萬余人上升至如今的8萬余人。同時該醫院也開通了預防咨詢門診,幫助百姓正確解讀體檢報告,開展腫瘤家族史或者腫瘤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并正在開展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4種常見惡性腫瘤的篩查工作,探索符合天津實際的多種腫瘤整合式篩查模式,進一步提升常見惡性腫瘤的早診率。

  患癌不必盲目出國治療,許多診療我國優勢更突出

  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東昕表示,現在腫瘤研究已經進入了基因組的時代,腫瘤遺傳因素及基因對于腫瘤預防和治療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在新藥研究方面我國確實和美國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絕大多數我國的診療水平并不差于美國。”中國內科腫瘤學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提醒,一些人得了癌癥選擇到國外去治療就存在一定的誤區。

  孫燕舉例道,如食管癌、鼻咽癌、肝癌的治療,這些腫瘤在歐美國家都比較少見,他們很多頭頸方面的專家,一生只看過幾例鼻咽癌,我國醫生的臨床經驗遠遠比他們豐富。

  同時,赫捷也指出,“目前,我國的診療水平在很多方面還優于西方發達國家,如外科技術,我們普通醫生一年做的手術,是很多外國醫生一輩子都達不到的數量,看的病人多,臨床經驗比較豐富。隨著近期國務院宣布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國內的診療優勢更為突出。”

  多位專家也同時呼吁,每年一周的集中宣傳期遠遠不夠,腫瘤防治宣傳應成為常態。防治腫瘤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倡導科學的防癌抗癌理念,通過積極預防和定期篩查,進一步嚴密腫瘤監測,最終提高癌癥早診早治率。

  其實,只要能夠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多數腫瘤都能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相信隨著醫學的進步發展,以往被認為是“不治之癥”的癌癥正逐漸演變為可控可治的一種“慢性病”,大家不必談癌色變,應積極主動參與到腫瘤的科學規范化防治過程中。

(責編:許曉華、許心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