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国产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免费无码日韩大胆视频网,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人民網健康·生活

聚焦養老“三張床”系列:

為老年人打造更宜居的溫暖之家 機構養老“普惠”文章如何做?

楊迪 崔元苑 董童 孫紅麗

2021年10月25日10:41 來源:人民網

編者按:老有所養是民生要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需要我們下大氣力來應對”。“十四五”規劃對此明確方向路徑、安排制度政策,提出要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如今,居家、社區、機構作為養老服務的“三張床”正在融合發力,向實現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的養老服務體系目標不斷邁進。在此過程中,收獲了哪些經驗?遇到了哪些堵點?如何做好轉型?圍繞這些熱點問題,人民網記者進行了調研,特別推出養老“三張床”系列報道。

“有同齡的老伙伴,還有各種豐富的活動,生活愉快又充實”“一日三餐,還有專業護理,子女放心”……近年來,隨著養老機構專業水平的提升,社會養老消費觀念的轉變,機構養老越來越受到老年人青睞。但同時,許多養老機構和老年朋友也仍面臨著“高端服務工薪階層難企及”“中檔養老機構供應不足”“城市郊區入住率冷熱不均”等現實“尷尬”。

變化:傳統養老機構煥發新“生機”

“這兒綠化好、環境好,還有養老照護、康復訓練、文化娛樂,感覺很舒心。”河北76歲的張旭(化名)老人胰腺瘤手術后在河北省三河市五福托老院休養,他笑著說,院里還給大家的床頭都安裝上呼叫器,有問題按個鈴,醫護人員很快就會趕到。

圖為居住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安馨醫療養老莊園的老人正進行康復訓練。新華社記者 牟宇攝

改造床位、設置無障礙衛生間、加裝電梯、裝修廚房……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很多養老機構從以前只能解決老人基本吃住問題,轉變為能夠提供以養老場景為核心的綜合服務,在外部環境、硬件設施、軟件服務、醫療條件等方面都有大幅提升。曾經飽受質疑的養老服務產業,正在展現出蓬勃生機。

“以前很多老人喜歡待在房間里,不愛交流,有孤獨情緒。發現這個問題后,我們在日常公共活動之外,額外開設了一些做手工、小合唱、談心等的活動。老人午睡后參加參加活動、聊聊天,一下午很快在說說笑笑中過去了。”復星康養北方區運營總經理趙婷對人民網記者介紹。

如今,養老機構越來越重視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和心理慰藉。住在養老院,老人們可以做手工、打牌、聽音樂,也可以玩游戲、練書法、鍛煉身體……根據個體的情況,充分調動和發揮每一位老年人的積極性和特長,組織形成一個個“社交圈”,讓老年人“老有所為、樂在其中”。

對于生活不能自理、行動不便或有重疾的高齡老人,許多養老機構還提供了較為完善的醫養服務。如配備中西結合醫護人員、推出一鍵式“智慧養老”等,為老年人提供細致、周到的照護。

為了更好發揮“醫”與“養”的協同作用,飲食健康也是養老機構重點關注的一個方面。一些養老機構招聘專職營養師,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配餐。通過合理膳食的管理,提高老年人身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達到慢病干預的效果。

難題:“供”“需”失衡矛盾交織

一方面是養老機構呈現出新變化、新氣象、新活力,讓民眾越來越感受到養老事業的“溫度”;另一方面,囿于市場資本、土地、服務人員、運營模式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很多養老機構面臨著“供”與“需”失衡等一系列矛盾。

“價格高的養老院住不起,價格低的服務質量跟不上,價格環境都適中的不是距離兒女太遠,就是排不上。”家住湖北十堰的葛秀蘭(化名)老人無奈地說。她拖著病腿跑了十多家養老機構,卻一直沒找到合意的。

在葛秀蘭老人倒“苦水”的背后,也反映出了社會對養老機構的普遍看法。這其中,涉及到服務、價格、位置、環境等多種原因。

人民網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擁有醫護能力的養老機構雖然費用更高,但往往入住率較高;相反,僅有照護能力的養老機構入住率會差很多。相比之下,有資本實力的高端機構在醫養、康養服務方面更容易體現出優勢,而更多的民辦養老機構醫養結合程度偏低。郊區的大型養老機構入住率不高,市區小型嵌入式養老機構卻往往要排隊等候。

對于這些問題,作為養老機構也“有話要說”。

“我們這里收費比較低,每月床位費在1500元到3000元之間,只能提供一般性的養老服務。整個機構50張床位,經常住不滿,原因就是沒有醫療支持。”一位三線城市養老機構負責人直言無奈,雖然也想做醫養結合,但成本高,無力負擔。

人民網記者了解到,在入住率偏低的養老機構,因其照料水平、居住環境或醫療條件一般,難以滿足老年人對于養老舒適度的需求。一些養老機構雖然也設置了醫務室、護理站,但仍存在投入資金不足、人員缺乏、投資回收期長且效益低等問題。另外,靠醫療衛生機構自覺與養老機構實現資源流動,動力仍然不足。

“因為機構和醫療資源進行了無縫鏈接,老人的入住率比較高。”趙婷向人民網記者介紹。但她亦坦言,高品質服務的背后也有掙扎。每年的投入很高,包括各種設備的維護、智能化改造、人員的培訓、薪酬福利開支等,而護理費卻不能年年漲。如果把這些成本都核算下來,想盈利并不容易。

民政部全國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高峻松接受人民網采訪時曾指出,社會化養老機構的成本一直沒有被正視過。大家都需要專業的服務,但相應的支付能力又不能匹配,這是癥結。

金牌護士的CEO丁少磊向記者分析,社會護理服務供給和需求失衡。一方面,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中對醫療護理的需求很大。例如,長護險主要覆蓋的重度失能人群對醫療護理是強剛需,有的養老機構卻因為醫療護理能力不足,而床位空置率高。但另一方面,雖然互聯網護理政策已經公布,但部分醫院尤其是頭部醫院,由于院方動力不足等原因,沒有有效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即便護士個人有意愿,但受限于本院未開展相關服務,也無法進行上門護理。此外,長護險在探索落地中,還出現了護士和護工同價的情況,這些也影響了醫療護理項目的開展。

機遇:做強產業鏈發力“普惠”養老

為推動解決養老機構有效供給不足,滿足日益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近年來,普惠型養老服務市場快速增長,讓養老需求通過居家、社區的模式解決,對于一些遇到發展梗阻的養老機構來說,或可從中找到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養老產業委員會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醫養結合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陳玉琢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建議,養老機構可以針對不同類型老人的服務特點進行分層分類。比如活力老人需要什么服務,高端的和普惠養老機構的服務標準應該怎樣明確。

“將醫療護理服務向家庭輸出,解決居家和社區都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發揮平臺作用,有效聯動醫院資源,為居家老人特別是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服務。這個產業不光具有社會效益,也有很大的經濟效益。”在資源延伸方面,丁少磊已經看到了未來的前景。

借助護理平臺,醫院以“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方式上門為臥床老人提供留置胃管護理。受訪者供圖

除了專業醫養和護理服務的資源“輸出”,一些養老企業也運用自身經驗以及信息化、資本化優勢,在養老產業鏈上下游發力拓展,以更加靈活的“姿態”投身普惠型養老服務市場。

“我們想做一些拓展,比如進駐社區做小型綜合養老機構,床位不用太多,幾十張就夠了。把觸角伸到社區,可以讓更多的人受惠。”作為傳統養老機構的負責人,趙婷向人民網記者講述了對社區養老產業的一些發展規劃。

在產業鏈上游,從事養老產業的九如城集團則向智能化養老服務布局延伸。“門磁可監測老人行動軌跡,紅外線可監測老人身體狀況,獨居老人一旦觸動報警裝置,報警系統將顯示住戶姓名及住址信息,方便緊急求救及平臺進行相關施救……”九如城白云中心項目主任黃麗莉介紹,公司在廣州白云區的頤康中心建立了大數據監控平臺,像這樣的裝置已經為附近居民安裝了400套。

對于未來政策還能夠從哪些方面為養老機構提供支持,陳玉琢建議,應采用市場化手段引導和改善養老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可成立相關產業基金進行引導,減少服務提供者支出,降低運營成本;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從學歷和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等方面強化引導。

面對“普惠”養老這一重大命題,近年來,各地方政府已經展開了積極探索。如,今年5月,北京市衛健委、市民政局等12個部門聯合發布《北京市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通過星級評定等方式,鼓勵大中型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具備條件的養老機構可引入醫療機構設立分支機構,將部分養老床位轉化為康復、護理、安寧療護床位;養老機構、醫療機構統籌規劃,毗鄰建設。

山東省推進醫養康深度融合,要求未設立醫療衛生機構的養老機構要與周邊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協作合作關系,2025年年底前實現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覆蓋率達到100%;福建省深耕數字醫養,鼓勵發展醫養結合遠程醫療服務,要求設立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加強信息化建設,推動建設一批“智慧健康小屋”;河南省鄭州市為推動醫養結合落到實處,對新申請舉辦醫養結合的機構實施“一窗受理”……

養老既是民生事業,更是擁有巨大市場前景的朝陽產業。相信在未來,隨著更多細化政策和機制的創新激勵,無論是基礎照護還是專業醫養,資源、資本都可以通過最優化的組合方式和配置模式,發揮出最大的“普惠”效能,為老年人打造更宜居的溫暖之家。

(責編:崔元苑、高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