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搞零食”豈能整蠱法律和道德
李英鋒
近日,深圳的張女士在14歲兒子的床頭儲物盒里發現了一堆疑似“計生用品”的盒子,張女士仔細一看,里面裝的竟是一種“惡搞糖果”。“惡搞零食”售價在幾塊錢到十幾塊錢不等,大部分是以“禮盒裝”形式售賣,美其名曰“整蠱、惡搞”,一些商家還“貼心”地備注上“保密發貨”。此類低俗的所謂惡搞零食包裝上,往往沒有備注生產廠家等信息。(11月29日《北京青年報》)
披著足以亂真的計生用品包裝外衣,里面藏的卻是形似的安全套軟糖、姨媽巾棉花糖等“重口味”零食,計生用品與食品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類商品,卻被一些商家生硬地組在一起。還有一些商家拿人體的器官或組織給食品當“模具”,制造出了眼球糖、牙齒糖、舌頭糖等人體系列食品……這些“惡搞零食”簡直就是惡俗無下限,讓不少人感到惡心、不適,也在一定程度上整蠱了法律和道德。
商品的包裝、外觀等實際上也是廣告信息的一種載體,也具有商業宣傳功能。而《廣告法》已經為惡俗營銷劃出了底線——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以健康的表現形式表達廣告內容,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廣告不得有“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含有淫穢、色情、賭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內容”等情形。據此評判,不少“惡搞零食”充斥著低級趣味,與公序良俗相背離,踐踏了法律的禁區、道德的底線。
一些“惡搞零食”還有缺失產品標準代號、生產者信息、生產日期、保質期、成分配料表等“硬傷”,其中不乏三無食品、黑作坊生產的食品、質量不達標的食品。江蘇省蘇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對部分網紅零食店開展專項突擊檢查中發現,有兩家店鋪售賣的29種、503件“網紅”零食存在問題,大部分是“惡搞”糖果。消費“惡搞零食”的多為青少年,不少消費者還是未成年人。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惡搞零食”不僅有損身體健康,還會誤導青少年,不利于青少年養成健康、良性、積極的消費觀、價值觀。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商家創新食品的外觀、造型、名稱、包裝等元素有其必要性,但創新不是無原則、無底線的惡搞,不是趣味低級的獵奇,不是法律和道德底線之下的異想天開,不是褻瀆社會良好風尚的整蠱或迎合。如果“惡搞零食”惡心了法律和道德,那商家的創新就徹底變了味,不僅難以上得了市場的臺面,取得想要的市場效果,還可能惹來一身“腥”,付出市場代價和法律代價。商家一定要守住食品創新的底線,增強自律意識和規范意識,做到守正創新,遠離惡俗趣味、低級趣味,從源頭消除食品安全的隱患。
監管部門和電商平臺也應加強對“惡搞零食”的關注、監督,開展對“惡搞零食”的全面排查。對存有“三無”、劣質等違法問題的“惡搞零食”該下架下架,該清理清理,該查處查處,并根據問題線索,順藤摸瓜,端掉這些“惡搞零食”的產銷鏈條。對一些不存有食品安全“硬傷”但包裝或名稱、造型惡俗的“惡搞零食”,也要采取必要的整改、限制措施。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