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線先鋒
郭衛:無影燈下闖“禁區”
人民網記者 閆妍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肉瘤與罕見腫瘤診療中心主任郭衛。北京大學醫學部供圖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骨盆腫瘤手術是許多外科醫生不敢碰觸的“禁區”。特別是骶骨腫瘤的切除手術,被國外同行稱為“不可切除的手術”。
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卻有一位醫生,偏偏不信邪,為上萬名病人趟出了一條“保命又保肢”的生路,他就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肉瘤與罕見腫瘤診療中心主任郭衛。他被業界譽為骨腫瘤手術的“亞洲第一刀”。
闖“禁區” 攻克骨腫瘤手術難題
自1998年結束在美國的學習,郭衛就回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剛成立一年的骨腫瘤科工作。
骨腫瘤是整個腫瘤家族里非常少見的一類,但其發病隱匿,病情兇險,不僅會讓患者產生劇痛,還常常造成患者肢體殘疾,甚至危及生命。
“盡管骨盆腫瘤發病率不高,但由于盆腔內臟器多、血管豐富,術中出血洶涌,處理起來非常困難。”郭衛回憶說,很多患者因局部腫瘤的快速進展而發展為截癱,嚴重的疼痛讓其痛不欲生,曾經唯一的治療手段就是截肢。“一旦截肢,患者將失去一條腿,甚至兩條腿。”當時作為骨腫瘤科主任的郭衛難以接受。
從此,郭衛帶領團隊勇闖“禁區”,開啟了一場骨腫瘤保衛戰。為了控制骨盆術中出血問題,郭衛團隊創新性地應用球囊技術,將骶骨瘤手術的出血量控制在2000毫升以內;為了完整切除腫瘤,同時保留患者肢體功能,在千百次手術的基礎上,郭衛團隊慢慢總結出一套原發惡性骨腫瘤的規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理論體系;為給四肢骨腫瘤患者保肢,郭衛率先在國內提出了惡性骨腫瘤保肢手術方法,通過實施規范的新輔助大劑量化療縮小腫瘤+形式多樣的保肢治療,約有90%病人保住了肢體,5年生存率也上升至70%,堪比國際先進水平。
為了改變多數人對“惡性腫瘤一旦發生骨轉移就已經沒有手術治療價值”的觀念,郭衛團隊不斷探索,讓骨轉移癌的治療已不再屬于手術“禁區”,很多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而改變。
帶團隊 躋身國際一流
骨腫瘤手術用到的器械多達上百種,是所有手術中最多的。這不僅是腦力勞動,更是繁重的體力勞動,術中敲、擰、鑿、鋸,都需要很大的力氣。
“手術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懈怠,給人做手術,沒做好再做一次是不可能的。”這是郭衛常掛在嘴邊的話。
每每到手術最關鍵時刻,郭衛的徒弟們、手術護士都會不自覺的緊張起來。因為人盡皆知他是個“暴脾氣”,一旦沒夾準血管、肌肉牽拉的方向有偏差、術位調整不正或手術器械沒遞準,他便會大發雷霆,毫不留情。
“不嚴怎么能帶出一支好隊伍!”郭衛要求科室所有人7點前必須進病房,在8點前完成換藥、查病人和下醫囑,為之后的正常工作做好充足準備。每周一次的大查房,更是一早6點半開始,嚴冬酷暑無一例外。
因過硬的技術、嚴格的管理、規范的切除重建方法、嫻熟的配合……在國際上需要多個團隊參與,48小時完成的前后路骶骨腫瘤切除手術,郭衛的團隊僅需要5~6個小時。
至今,郭衛已培養博士研究生60余名。從1997年開始累計接收骨腫瘤專業進修醫生300余人。郭衛帶領他的團隊,從無到有,從好到精,一點一點突破,一項一項創造。如今郭衛團隊已經站在了骶骨和骨盆腫瘤治療的世界最前列,奠定了我國在惡性骨腫瘤治療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做科研 圍繞臨床需求做文章
“不僅手術做得好,科研也做得好。”這是同行對郭衛的評價。
醫生的主要職責是治病救人,而高水平醫院本身就承擔著解決疑難雜癥的重任,科研則是解決臨床問題必不可少的途徑。“一個好醫生應該做科研,沒有科研就不會深入病人的治療中。”郭衛認為,醫生做的科研,應當圍繞臨床需求做文章。
多年來,郭衛團隊在國內率先設計和創新了多種惡性骨腫瘤保肢手術方法,在國際上首創“高滲鹽水滅活腫瘤骨回植”的功能重建技術,首先提出惡性腫瘤累及骨盆不同區域的規范化切除和功能重建策略,實現了30余項外科技術創新,取得11項國家專利。
2014年,郭衛團隊憑借“原發惡性骨腫瘤的規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系列研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21年,郭衛帶領團隊自主研發3D打印骨盆環人工假體,通過19項專利成果技術轉化,打破進口產品的壟斷,造福更多的患者。
“醫學是發展的學科,永無止境。”郭衛正帶領團隊一步一個腳印地向骨腫瘤領域最深處“進軍”,挑戰一個又一個的“不可能”。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