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国产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免费无码日韩大胆视频网,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人民網健康·生活

中國力度 催人奮進

2022年10月18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吉林省鎮賚縣鹽堿地改造試驗田喜迎豐收。
  人民網記者 李 洋攝

  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到2020年底,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今天的中國,無論是南海還是北疆,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好,家園越來越美;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我國堅持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穩定運行;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國不僅成功解決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更實現由“吃不飽”向“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2021年,中國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年度糧食產量持續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

  言必行,行必果。這是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中國力度。

  

  望海樓上望林海

  本報記者  邵玉姿

  凌晨5時,天還未亮,趙福州便已起床,走到窗邊四處瞭望。“今年秋季非常干燥。現在是高火險期,要時刻提高警惕,細心觀察,不能出一點意外。”趙福州說。

  趙福州是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的一名瞭望員,是這片林海的第二代“綠色守護者”。1983年,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趙福州帶著愛人陳秀玲一起來到林場最南端的天橋梁望海樓駐守。點的是油燈,喝的是雪水、雨水……那時候的天橋梁望海樓只是一座兩層小矮樓,缺水又缺電,條件十分艱苦。

  “以前周邊多是小樹苗,一眼望去荒涼得很。”如今,小樹越長越高,連成了一片林海。和小樹一樣變高的還有天橋梁望海樓。“現在咱望海樓一共有5層,有水有電還通了網。最重要的是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了!條件越來越好,咱更要努力守護好這片林海。”趙福州說。

  一臺望遠鏡、一部電話、一個記錄本整齊地擺放在望海樓瞭望室的小桌上,桌旁還有一張小床。作為“林海的眼睛”,為了能夠隨時觀察林海情況,趙福州和老伴兒每晚就在瞭望室休息。“起來喝杯水的工夫也得抓緊往四周望望,時刻保證林海的安全。”

  每天對望海樓周圍近20公里范圍內的森林進行定時瞭望,每15分鐘記錄一次瞭望情況……有人說守護林海的日子有些枯燥,但趙福州打心底熱愛這份工作。去年,本該退休的他主動選擇繼續留在望海樓,守護林海。“這片林子是父輩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們老兩口一定要把它看護好、愛護好。”

  10月16日,黨的二十大隆重開幕。趙福州和老伴兒守在電視機前觀看開幕盛況。“我們要用一生守護這片林海。”趙福州說。

  

  德吉村里幸福來

  本報記者  姜  峰文/圖

  仲秋時節,黃河水蜿蜒如練,兩岸層林盡染、美不勝收。

  河畔的德吉村里,家家戶戶懸掛著國旗,加羊索南身著藏族服裝,把門前農家樂的標牌擦了又擦,敞門迎客,忙得不亦樂乎——這里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在黃河上游的河谷地帶,興起了一座生態觀光、鄉村旅游的移民新村德吉村(“德吉”,藏語“幸福”之意)。

  曾幾何時,加羊索南是“守著黃河沒水吃”,祖祖輩輩生活在河谷旁的高山上,看得見河,喝不上水。“從小我就跟著大人騎牦牛下山馱水,非常費時費力;一到冬季,河面封凍,還得鑿冰取水,十分危險。”他回憶。

  2015年,加羊索南一家被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兩年后,他們搬遷到了黃河邊海拔不到2000米的德吉村,村里251戶村民,分別來自尖扎縣7個鄉鎮的30個行政村,全部是山大溝深的地區,搬遷下來的貧困戶占比超九成。

  搬出大山,向水而生:在德吉村,人們喝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當地還依托得天獨厚的黃河河谷自然風光,發展起特色農家樂,讓貧困戶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打小放牧的加羊索南收起了牧鞭,轉型干起了廚師,酥油、炒面、血腸樣樣精通。“夏天旅游旺季時,一個月就能接待游客數百人次。”很快,全家人順利摘下了“貧困帽”,孩子們也就近去縣城里上了學。

  住著窗明幾凈的藏式新居,看著絡繹不絕的客人盈門,加羊索南紅光滿面,“一稱體重,發現自己比搬遷前胖了30斤!”

  “好日子才剛開始,甜頭還在后面!”望著門前川流不息的黃河水,加羊索南滿懷憧憬。

  

  人民英雄沖在前

  本報記者  范昊天

  以黨的二十大代表的身份,再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張定宇十分激動:“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這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全省公共衛生工作、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指明了方向。”

  2020年9月8日,也是在這里,張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兩年多來,張定宇在新的崗位上履職盡責,經常深入基層一線調研,推動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建設、中醫藥事業發展、疫情常態化防控等工作。

  “在今天這個工作崗位上,我必須更加珍惜時間,更加關注一線。”張定宇表示。

  去年初,湖北省政府印發《湖北省影響群眾健康突出問題“323”攻堅行動方案(2021—2025年)》,著力解決心腦血管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病3類重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2種基礎疾病,出生缺陷、兒童青少年近視、精神衛生3類突出公共衛生問題。

  “我們將‘323’攻堅行動作為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著力推進疾病早篩早治、降低群眾醫療負擔。”張定宇舉例說,今年上半年,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完成心梗溶栓治療200多例,為挽救患者生命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從醫多年來,無論在什么崗位,張定宇總是那個沖鋒在前的人。他曾帶領湖北省第三醫療隊趕赴汶川災區搶救傷員,隨中國醫療隊赴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等國開展國際醫療援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時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的張定宇,堅守一線,率領全院干部職工累計救治28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不少為重癥、危重癥患者,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作出了重大貢獻。

  最近,身患漸凍癥的張定宇又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將捐贈自己的遺體用于漸凍癥研究。“我將以堅忍執著的理想信念,以身許黨,為黨和人民的衛生健康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張定宇說。

  

  梨樹模式助豐收

  本報記者  何欣禹

  位于松遼平原腹地的吉林省梨樹縣被譽為“東北糧倉”。近日,這里的300多萬畝玉米進入收獲期。收割機在金燦燦的玉米地里穿梭,一邊收割,一邊將玉米秸稈粉碎還田。

  “這就是梨樹模式。”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說。過去農民種一季玉米,地要反復整、壓4次,再肥的地也經不起這樣折騰。梨樹縣的黑土地因此土層變薄、有機質下降。王貴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到各地“取經”,請專家學者為黑土地“問診”,最終研究出以“秸稈覆蓋、機械種植、輪替休耕、規模經營”為特點的保護性耕作方式,讓退化的黑土地重煥生機。

  梨樹模式帶來的益處還有很多。據測算,采用保護性耕作方式,正常年份每坰(1坰=15畝)地要比傳統壟作增產5%到10%。對農民來說,動用農機具的次數少了,每年每坰地也能省下不少錢。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強調,要認真總結和推廣梨樹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

  這讓王貴滿和同事備受鼓舞。截至目前,梨樹模式在梨樹縣推廣面積達285萬畝,占全縣玉米耕種面積的89%,實現了適宜推廣地塊全覆蓋。吉林省46個縣(市、區)推廣保護性耕作面積達3283萬畝,穩居全國首位。2021年,梨樹模式研發基地玉米超高產試驗田畝產達到1077公斤,創東北地區高產紀錄。

  今年,梨樹縣的收獲期將持續至10月底。說起預期產量,王貴滿胸中有數:“穩產增產有保證。”他已開始研究起“米豆間作”模式:在產玉米的地上再多產幾千斤大豆,技術成熟推廣后,不僅能增加大豆產量,也能為農民增收。這是一名農業工作者心中最樸實的愿望。

  

  水清岸綠白鷺飛

  劉新吾  熊  瑛

  進入深秋,重慶市開州區岳溪鎮岳溪河水清岸綠,村民悠閑漫步。

  “以前,這哪里是一條河喲,分明是一條臭水溝。”附近村民李啟大說。岳溪鎮依岳溪河而建,3.5萬余群眾臨河生產生活,部分生產生活污水曾直排河中,環境污染嚴重。“張河長帶著我們治河,現在成了‘幸福河’,河水清了,有時還有白鷺飛來。”

  “張河長”,就是岳溪河河長、岳溪鎮鎮長張德明。他帶領大家清掏岳溪河垃圾,整治偷排亂排的養殖場,對雨污管網進行分流。巡河更是他每天的例行工作,發現河岸有垃圾,他順手撿起;群眾在河里洗衣服,他好言相勸;群眾往河里倒垃圾,他趕緊制止;雨水口有污水排出,他尋根究底……

  既要遏制人為污染,也要防范意外風險。今年3月,張德明在巡查中發現河面漂著一層油污,經過仔細排查,發現掩埋在地下的污水管道破損,出現污水跑、漏、冒現象。他馬上安排人員連夜搶修,有效遏止水污染。“現在,水質穩定保持Ⅲ類,河里的魚蝦成群。”張德明說。

  近年來,開州區實施基層河長激勵,并制定《開州區河長制工作約談實施細則》。一大批基層河長奮戰一線,治河護河。流域水質持續向好,“暖風吹得白鷺來,一湖碧水映開州”的美麗畫卷正在鋪開。

(責編:喬業瓊、楊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