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觸發可編程細菌發出實時信號
張佳欣
如果化學品泄漏到河流中,在20分鐘內未被注意到,其對河流造成的污染或許已經無可挽回。現在,一種活生物電子傳感器可以為這一問題提供幫助。美國萊斯大學領導的團隊開發了可編程的細菌,使其能快速感知污染物并實時發出電子信號。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這些細胞可以通過編程來識別化學“入侵者”,并在幾分鐘內報告污染物的存在。研究人員稱,這種“智能”設備可用于監測河流、農場、工業和廢水處理廠等環境。這些細菌是被封裝的,不會被釋放到環境中,它們能通過環境收集能源來為自己供電,確保水安全。
研究人員用作概念驗證的細菌是大腸桿菌。他們的第一個目標是硫代硫酸鹽,這是一種用于水處理的二氯化試劑,可能導致藻類大量繁殖。
大腸桿菌不會自然地附著在電極上,不會形成生物膜。當加水時,它們就會脫落,此時電極發出的噪音多于信號。研究人員將傳感器封裝在棒棒糖形狀的瓊脂糖中,允許污染物進入,但將傳感器固定在適當的位置,從而降低噪音。
有了物理限制,研究人員首先對大腸桿菌進行編碼,以表達一種僅在遇到硫代硫酸鹽時才產生電流的合成途徑。這種有生命的傳感器能夠在每升不到0.25毫摩爾的水平檢測到這種化學物質,遠遠低于對魚類有毒的水平。
在另一項實驗中,對大腸桿菌被重新編碼,以感知環境激素。當合成的導電納米顆粒與瓊脂糖中的細胞封裝在一起時,信號大大增強。研究人員報告說,這些封裝的傳感器檢測污染物的速度比以往最先進的設備快了10倍。
“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建立的最復雜的實時信號傳遞蛋白質途徑。”萊斯大學研究人員西爾伯格說,這種設計的復雜性遠遠超出了信號通路。這條鏈有8個控制電子流的成分,還有其他一些成分構成了連接分子的導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