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特教教師如何強化職業角色
孤獨癥特殊教育教師與普通教育教師一樣,都承擔著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融入社會奠定基礎這一重任,但對特教教師而言,由于孤獨癥學生的表現復雜多變,每位學生都可能需要一種適合自己身心特點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學任務的難度也呈幾何倍數增長。從某種程度上看,雖然特教教師作為愛的輸出者要對孤獨癥學生施以關愛,但同時他們也因孤獨癥專業工作者的身份而需要得到關注和支持。
特教教師要成為“多面手”
在教學實踐中,孤獨癥特教教師一方面要對學生的現實情況做出及時判斷,另一方面要對學生隨時波動的情緒予以安撫,同時還要對學生無法完成的日常生活任務進行細心照料和支持。在這樣的情境下,特教教師不僅在課堂內外兼顧孤獨癥學生認知、情緒和行為等各方面的能力發展;還要成為學生家長的專業引路人,在家校合作過程中擔任領航員;在社區內,更要在融合教育輿論宣導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以上種種,使得特教教師的職業角色承受著強烈的內部壓力與外部張力,也使得他們的職業角色定位顯得尤為重要。對特教教師而言,他們的職業角色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還要成為一名“多面手”。
2015年教育部頒布《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對特殊教育教師應具有的專業能力提出了三個大類68條具體內容。其中提到:“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在日常教學情境中,特教教師需要通過運用現有資源逐漸生成屬于自己的職業角色。教師需要依托規范的專業知識體系,對孤獨癥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充分的綜合性評估,為制定適合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做準備。在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建立和學生之間的信任感,隨后通過適應學生的狀態,判斷他們的認知、情緒、行為等信息;并根據學生的發展水平,在教育計劃框架內,靈活調整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進行教學。在這一過程中,職業角色的內涵逐步形成。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特教教師在全面接納學生、科學評估學生,并將學生視為一種積極的教學資源和平等的互動伙伴后,才能夠在解決教學疑難問題的同時,明確自己的職業角色邊界。
“多面手”的職業角色確立后,特教教師還要根據工作方向的逐步深入參加相關培訓,對照《標準》提升自身的教育評估、教育教學、學習環境創設、家庭教育指導和融合教育等方面的能力,以豐富角色內涵。
為特教教師提供教科研平臺
特教教師職業角色的形成還需要教科研平臺的支持和保障。教科研平臺通常由不同的層級組成,小到師帶徒,大到學科教研組、年級教研組、學校教研組、學區教研組、區教研組乃至市級教研組,教師可根據學科、專業以及學校的統籌安排參加。
“師徒制”作為我國比較獨特的特教教師培養方式,在核心教學技能的掌握、磨煉與提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位教齡二十余年的“老特教”談到自己的徒弟時提到,年輕老師會逐步經歷專業思維轉變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教科研平臺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初期,年輕教師通常會認為“我教的東西學生應該都會”,當面對在課堂中任意游走、大喊大叫、答非所問、情緒和行為都難以自控的孤獨癥學生,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課堂規則很難執行,他們就會“發現學生在內容和方法上都不適應”,于是產生自我懷疑,很難獲得職業角色的明確感和成就感。此時,教科研平臺的支持尤為重要,在通過和師傅的溝通、討論,并綜合各級教研學習時獲得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年輕教師通常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調整自己原有的教學觀念,轉變為“按學生的水平教”,并且“努力開發多種學生能夠接受的教法”。
在具體實踐中,不同層級的教研平臺與教研網絡為特教教師打造了跨學科、跨領域的教科研交流空間,同時,跨區域教研、校際聯合教研、普校和特校聯合教研、特殊教育專題教研活動以及特教教師教學基本功展示活動等,也會有效促進特教教師和普教教師之間的深度融合與交流。特教教師要學會有效利用這些平臺和網絡,積極參與交流,以促進專業能力的提升,保證職業角色的穩定發展。
提供穩定的制度空間
制度空間的要素除基本管理制度和教科研平臺之外,還包括家校合作機制和獨特的校本文化等。特教教師在順利實施教學任務的前提下,還要通過恰當的方式與學生家長進行積極溝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制度,以更好地解決學生的身心問題。特教學校可以聯合所在社區舉辦諸如運動會,春、秋游或“特奧大使進校園”等主題活動,邀請孤獨癥兒童的家長們參加。這類活動為教師幫助家長全面認識孩子,為家長講解專業基礎知識提供了豐富多樣的交流平臺,能夠促使家長們在非教學環境中更好地配合學校完成教學和康復訓練任務。特奧會和殘奧會賽季時,也會從特教教師中選拔相關專業的教練員和裁判員。這一群體承擔著繁重的訓練和比賽任務,所弘揚的頑強拼搏的精神往往成為所在學校校本文化的核心。
制度空間通過強化管理制度、完善教科研平臺、促進家校合作和建立獨特的校本文化,為特教教師提供了自我發展的良好起點,使得教師進入學校后,能夠有所依托,從而在專業領域內逐步精細化、精準化和科學化發展,為教師職業角色的強化與完善提供支持。
綜上所述,只有不斷深化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保障機制,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才能使特教教師時刻保持對教學一線堅守的初心,成為溫暖而堅固的堡壘,推進孤獨癥人群與社會的不斷融合。(作者:郭楠、張俊玲,分別系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講師、北京聯合大學智慧城市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