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
關愛患者 身心同治
楊國旺
腫瘤患者非常不容易,除了要承受罹患癌癥以后帶來的軀體痛苦,往往還要承受比身體痛苦更加沉重的心理壓力和負擔。這種心理壓力和負擔往往還會傳遞給患者周邊的人,比如家屬。所以,我們始終堅持,針對腫瘤患者的干預,應該是身心同治,既要關注腫瘤本身,也要關注心理狀態。
治療的終極目標不僅僅是把腫瘤切除掉,或者通過手術、放療、化療把腫瘤控制住,還要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讓早期患者能夠得到根治,回歸社會;晚期患者,盡量延長其生存期。生活質量的提高,一定是從身心兩個方面入手。所以說,醫生的干預手段不僅僅有手術刀,不僅僅有藥物,不僅僅有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這些耳熟能詳的方法,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對患者的關愛,用以撫慰和舒緩患者心理的壓力,這種關愛實際上就是醫學人文關懷的體現。只有建立在對患者病情、精神、性格、氣質,乃至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充分了解基礎上,才能給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同情和慰藉,進而贏得信任、緩解焦慮、樹立勇氣,最終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雖然針對腫瘤的治療水平提升非常快,但醫生有時候面對晚期患者還是會產生無力感。尤其在各種手段都用完以后,療效還是不能盡如人意,無論是患者,還是家屬,都承擔了很大的壓力。這個時候如何舒緩這種壓力,如何去安慰他們這種焦慮和不良情緒,就是醫護人員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這也是醫學人文關注的非常重要的領域。“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這句名言說明,醫學的價值不僅僅是治愈疾病,還需要安慰和幫助病人。醫學不是技術的產物,而是情感的產物;行醫不是一種交易,而是一種使命。
我們給患者提供多維度的人文關懷,不僅僅體現在話語的安慰上,還會結合中醫辨證理念。比如,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講,某患者被評價為抑郁或者焦慮;從中醫來講,我們還要從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和“五志”等這些角度入手考察和評估,給予有針對性干預。
具體的干預手段,除了語言溝通,又稱“話療”,我們還有各種集體活動,比如一起做手工藝品、一起做蛋糕烘焙,組織八段錦等功法的習練,體驗香薰和音樂賞析等,轉移患者對于疾病的過度關注,讓他們更多聯想、更加關注到比較感興趣的、能帶來愉悅的事情。中醫叫怡情易性。
另外,我們還提供一些簡便易行的中醫適宜技術,比如外用的有穴位貼敷、艾灸有撳針、耳穴埋豆、毫針。采用這些方法也能夠起到輔助作用,減輕患者的不適、疼痛、疲乏、惡心、嘔吐,提高生活質量。
總之,人文關懷不能僅靠話語,如果不能減輕患者的軀體痛苦,僅僅是安慰,顯然不夠。另一方面,光盯著腫瘤而不盯著人的整體,忽視患者的感受,也有違于人文關懷的基本要求,所以我們強調推行規范的中西醫結合診療,進行身心同治,全方位護佑健康。
(作者為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