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喝酒擼串 胃癌盯上年輕人?
蔣若靜
近期,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胃癌的年發病人數超過35萬,位列所有惡性腫瘤第5位;死亡人數超過26萬,位列惡性腫瘤第3位,年輕人發病呈上升趨勢。哪些生活方式容易導致胃癌的發生?如何實現早篩早治?內鏡治療到底嚇不嚇人?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專門采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中心副主任醫師邢潔。她提醒,堅持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合理管理壓力、定期開展體檢是防治胃癌的有效措施。
飲食作息不規律 29歲胃癌晚期
為何現在胃癌發病率越來越高?邢潔表示,這些年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識也在增強,胃腸鏡檢查越來越普及。同時,內鏡診療技術也在不斷提高,檢出率在增加。“值得關注的是,胃癌發生確實出現年輕化趨勢,許多人20多歲、30多歲就確診胃癌晚期了。”
邢潔發現,在門診中,這種年輕患者并不少見。近期,29歲的女白領陳鳴(化名)在友誼醫院確診了胃癌晚期。陳鳴出現胃部不適癥狀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但一直沒有在意,生完孩子后發現癥狀越來越嚴重,整個人越發消瘦、精神不振。來到友誼醫院后,正是邢潔給她做的胃鏡檢查。術中發現,患者胃部癌變占位面積很大,已是晚期,失去了內鏡手術處理的機會,只能通過外科手術切除了部分胃。命雖保住了,但也影響后續生活質量。
回顧陳鳴平日里的生活狀態,存在不少危險因素:因為工作、生活壓力大,一日三餐飲食總是不規律,而且進食速度很快,咀嚼不充分,無形中增加了胃部負擔。平時工作一忙就會點外賣,愛吃高油高鹽高糖食物,新鮮水果蔬菜攝入較少。工作繁忙也影響了作息,老是熬夜、睡眠不足。
胃癌或與這些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邢潔表示,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很容易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從飲食習慣來說,高鹽高油食物,以及腌制、燒烤類食物可能含有致癌物質,比如亞硝酸鹽、多環芳烴等,這些物質會刺激胃黏膜。新鮮蔬菜水果中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有助于保護胃黏膜,但攝入不足也可能增加胃癌風險。酒精、煙草中的尼古丁也會刺激胃黏膜,增加細胞癌變風險。另外,精神壓力大、熬夜,則會影響胃酸分泌和胃黏膜修復,不利于胃部健康。
許多年輕人動不動就愛呼朋引伴,半夜出去喝酒擼串。其實,肉類食物經高溫炙烤烹飪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如多環芳烴,這種物質會刺激胃黏膜,導致其損傷、炎癥、潰瘍。高鹽食物會增加胃黏膜的氧化應激反應,導致細胞損傷、基因突變,都會增加患癌風險。幽門螺桿菌也是影響因素之一。一般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與慢性胃炎相關,因為這種細菌會分泌一種毒素,會破壞胃黏膜的保護屏障,導致炎癥、潰瘍的出現,應及時治療。
胃鏡檢查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胃鏡檢查是發現胃部病變的關鍵手段。“消化道是一個空腔臟器,常規的CT、B超等影像學手段診斷準確性不高,消化道早期病變多是通過內鏡檢查實現早發現。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無論是檢出診斷還是治療都有了飛躍性的突破。內鏡檢查不僅能發現早期病變,而且通過一些放大內鏡、超聲內鏡等手段,可以對病變的邊界、性質、浸潤深度做出判斷,醫生據此決策是否需要進行內鏡下微創治療。胃腸鏡檢查非常有必要。”
邢潔提醒,40歲以上人群定期做胃腸鏡檢查,如果第一次檢查沒有問題,檢查間隔時間可適當延長。如果前期檢查發現了問題,需根據病理結果和醫囑定期復查。
不過,仍有部分人抗拒做內鏡。邢潔表示,從門診上來看,大多數患者的顧慮在于,以前普通胃腸鏡是在非麻醉狀態下進行檢查,內鏡進入身體后會惡心想吐,患者容易有畏懼心理;有的年輕人覺得腸鏡檢查隱私部位,怕尷尬;還有的人怕不安全,擔心有不良反應。“內鏡雖然是侵入性檢查,但實際上已非常成熟,且并發癥發生率很低,專業醫生肯定會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操作,一般不會對身體產生傷害。”邢潔說,隨著無痛內鏡技術的發展,檢查也在朝著舒適化的方向改進,“基本上相當于睡一覺就能把胃腸鏡檢查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