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国产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免费无码日韩大胆视频网,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人民網健康·生活

不必勉強自己去社交

李  爽

2019年07月04日14:58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你有沒有每個時刻或某段時間,只想自己待著。覺得人際交往好累、應付同事好難、跟人聊天難以延續(xù)話題、應酬客戶心不在焉;與許久未聯系的朋友發(fā)信息,得到的只是“你過得還好嗎”的試探,或“我們下次再約”的敷衍,這些話不咸不淡,卻讓人有些悵然。社交怎么變得這么累?

  一直以來,社會都鼓勵社交,我們也都希望自己成為善于社交的人,不社交似乎就不合群,人際資源就會少,甚至會被認為個性上有缺陷。盡管與人交往是必要的,但社交也分類,有些交際可能是不必要的,還會讓人心累。武漢大學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韋志中表示,人是群居動物,良好的社交關系能夠讓我們幸福,但數量不重要,質量才是關鍵。

  社交從本質上分為兩種:功利社交和共情社交。功利社交是指為了達成某一目的,或是從對方身上獲得利益而產生的社交行為。聽起來很“勢利”,但這種行為無處不在,且在孩童時期就開始顯現了,比如兒童更愿意和玩具零食多的小朋友玩耍,更喜歡靠近能保護自己的小朋友。

  隨著心智的成熟,這種利益就變得更為現實,體現為:1.要求有效的信息傳遞,即雙方交流要理解彼此表達的意思;2.較為“對等”的價值,即雙方正好互為彼此所需,兩個人都認為對方有價值。這種社交更像是“算計”,需要動腦筋、想辦法達到利益最大化。因此,盡管我們需要這種社交來維持必要的人際和生活,但這類關系你擁有的越多,心就越累。

  共情社交是指為了獲得情感連接與情感體驗,或因共同興趣等產生的社交行為,不涉及利益交換。絕大多數人從小產生的社交行為都是源于這種共情需求,但隨著年齡增長,共情社交會逐漸減少。在同一年齡與階層中,一個人的心智越成熟、能力越強、社會地位越高,共情社交會越少。因此很多人會覺得,越長大越孤單、朋友越少、越難和別人交心。這也是為什么兩個曾經關系要好的朋友,其中一方社會地位提高了,兩人就會產生距離的原因。

  很多人對社交感到困惑,是因為常常將兩種社交混為一談。他們可能認為讓共情社交的朋友提供實際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當對方無法做到時,就可能影響雙方感情。還有人試圖讓某些功利社交的人成為自己的朋友,例如只是普通同事關系,卻用一句“都是朋友,幫幫忙”來道德綁架他人,若他人不幫,又用一句“真不夠朋友”來評判。簡言之,如果一段關系中混雜太多利益交換和情感期待,就會讓人心累。所以很多人不是不愿意社交,而是人不對、感覺不對,就會“關閉”社交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很難說一段關系是純粹的功利或純粹的共情,一般都是二者兼有之,難以全然分開,不過我們可以人為給它定性來減少人際煩惱。例如,如果你定義這段關系是功利的,那就以結果為導向,平時就不必勉強自己去建立情感連接;如果定義其為共情性的,就多注重其中的心靈溝通、思想合拍,當對方對你提出功利性的要求時,可以不卑不亢地拒絕,減少“會不會傷感情”的困擾。

  此外,韋志中建議,與其糾結這是哪類關系,不如把重點放在“重要他人”上。“重要他人”是指在你成長過程中有重要影響的人,如在你人生轉折點起到指引作用的老師,或是曾經貶低過你卻激發(fā)了你斗志的人。他們的出現或功利或共情、或長久或短暫,只要你能夠從他們身上汲取養(yǎng)分,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那么這樣的人就值得你去打交道。▲

(責編:李軼群、楊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