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學的四個誤區
中國工程院院士、小兒外科學專家 張金哲
生物醫學代表了現代先進醫學觀點,幾乎全世界的現代醫學科學家都奉其為金科玉律。但由于生物醫學觀點來源于動物實驗數據,難免有不近人情之處,給人類醫學造成誤導。比如以下幾個誤區,就比較常見。
一、人類吃飯的目的,先后順序本來是:解饞、解飽、營養食療,終極目標是維持營養平衡。只有保證食欲,并且吃飽,才有營養。這種飲食安排被稱為人類食譜。生物醫學觀點則先強調營養效用,依據則是冷冰冰的試驗數據,卻不管色香味。在兒科領域,“吃”本來是孩子的樂事,但如果只講營養,不顧孩子口味,必遭反抗,成為家長每天煩惱的焦點。強調解饞解飽,并不是縱容孩子隨便吃成胖墩兒,更不是不問好壞、放任自流,而是為了培養正常飲食規律,讓孩子按時吃、吃大眾飲食,調整味與量,把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
二、病人就醫時,醫生的目標順序依次是:生命、功能、痛苦。但實際情況是,病人因痛苦來就醫,病人和家屬都迫不及待地要求立刻解除痛苦。與生物醫學觀點認為要保護“生物”的“生命”相比,人文醫學的觀點是保護有人格的“病人”。當病人正在承受劇烈疼痛,家屬心急冒火,醫生出于同情,總應該先給些應急鎮痛措施。即使需立刻進行搶救手術,也要先給麻醉。
三、兒科工作中,常常認為媽媽是第三者,這也是錯誤的。有些兒科醫生會認為,媽媽們不是醫療服務的對象,也不懂醫,又愛挑刺,孩子看病時還瞎提意見,甚至搗亂,因此在診室不愿意讓媽媽在場,檢查、治療時請媽媽回避,有些醫院的病房也不許媽媽陪住。在此我必須大喊一聲:要鄭重認識到,媽媽才是兒科醫學實際的服務對象。她抱孩子來找你看病,向你報告病情,向你提出要求,幫你檢查孩子,替你執行醫囑。最后,媽媽也是你療效的驗收員與評價員。兒科服務必須使媽媽滿意。所以媽媽才是第一服務對象,絕不是第三者。
四、孩子都怕大夫,這也是反常現象。中醫兒科從宋朝的錢乙算起已有千年,從無孩子怕大夫的歷史記載或傳說。中國孩子怕大夫,其實是始于近幾十年的小兒普及防疫注射。注射的大夫是從西醫學來,從不管孩子痛哭。醫生會覺得反正是哭,疼也哭不疼也哭,哭幾聲就好了。其實,孩子最怕痛,媽媽最心疼,這在生物醫學觀點中卻反映不出。▲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