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異味都是從哪兒來的?主要源頭有三個
指導專家: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空氣質量安全監測室主任 吳亞西
新車到手,剛進駕駛室,常感覺車內有些奇怪的味道,這些味道有時會讓人想起家庭裝修污染,讓人聞味色變。其實,有異味并不意味著一定對人體有害,不能拋開濃度談毒性。
找來源
車內異味“三源頭”
車內異味的來源其實很多,但是影響較大的主要有三種:內飾異味、人為異味和空調異味。
剛買的新車,打開車門就會聞到一股比較強烈的塑料和膠皮味道,這主要是由內飾散發出來的,包括儀表盤、車門、座椅等一系列塑料件和皮革的包覆件。
此外,這些內飾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添加劑和粘合劑,也會持續釋放一些具有氣味的揮發性物質,導致車內產生異味。
人為異味主要是車內裝飾污染以及一些不良的開車習慣造成的污染。皮革座椅套、地膠、化纖材質的坐墊都會釋放揮發性有機污染物。車載香水擺件中劣質香水使用的多是化學香精,若有人在車內吸煙、飲酒或者吃東西,也會留下味道,久久不散,食物殘渣未及時清理,霉變后還會發出異味。
空調異味主要是因為空調系統長時間沒有進行清洗,蒸發箱和風道里積累了大量污垢、灰塵等,在潮濕的環境下滋生了霉菌、細菌等菌體,這些菌體霉變就會產生異味,這種異味常常會使駕乘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嚴重的還會使人有暈旋、胸悶等不適感。
外部污染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車內空氣質量。汽車尾氣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它們也會污染車內環境。此外,在霧霾天里開車窗會導致車內細顆粒物(PM2.5)超標。這些污染氣體雖不會立即致病,但長期吸入過多,就會危害健康。
看影響
有些揮發物是“高危分子”
如果車內異味過于刺鼻,可能意味著車內污染物濃度已超標,但這不能靠鼻子聞,車內空氣質量要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
在汽車領域,VOC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類物質。苯和甲醛為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明確規定的一類致癌物,其余六類為二級致癌物。不過,目前尚未有明確研究證明,車內異味與癌癥有直接因果關系。
VOC的來源與車輛制造工藝和零部件有著直接關系,影響比較大的有汽車儀表板總成、車門門飾板、地毯、頂棚、汽車線束、座椅總成等,這些零部件的材質,一般是塑料做的。此外,汽車的頂棚復合膠、門板插件粘接膠,PVC表面漆等也會產生一些污染物。
我國對車內空氣質量有明確標準,在2011年,國家發布了《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2017年,環保部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征求意見稿發布,重新明確了8種揮發性污染物的濃度限值,特別針對苯、甲苯等致癌物質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其中苯的濃度限值由原來的0.11mg/m3下調至0.06mg/m3,甲苯限值由1.10mg/m3調整為1.00mg/m3等。
測空氣
空氣質量不能靠自測
感覺車內異味大,是不是揮發性污染物濃度超標了?有些人為了驗證車內的空氣質量是否合格,從網上購買手持式車內空氣質量檢測儀器。
然而,車內空氣質量檢測有一套嚴謹科學的流程和標準,對車艙的清理、放置、預處理,密封和采樣等全流程都有嚴格的規定,對測試人員、試驗環境、設備精度都有極高要求,消費者手持儀器坐在車內所測的數據往往是帶有很大誤差的。
《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對車內空氣質量的要求作出了明確規定:車內空氣質量檢測要求的采樣條件是在溫度25±1℃、相對濕度50%±10%的專業整車氣味倉內,打開車門車窗靜置6小時后,再關閉車門車窗靜置16小時。
《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和《室內空氣質量標準》都要求甲醛濃度不得高于0.10mg/m3,但前者的限定條件是在車內密閉16小時進行揮發,而后者的限定條件只是1小時內均值,標準遠低于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標準。
對車內空氣質量存疑的消費者,可以委托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給汽車空氣做個“體檢”,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確認檢測機構有中國計量認證(CMA)資質。
除異味
汽車散味宜疏不宜堵
盡管車內異味不足以致病,但刺鼻的味道依然會影響人的駕駛體驗。快速去除車內異味,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首先,盡可能保持通風干燥,尤其對于甲醛來說,溫度和濕度是影響甲醛揮發的重要因素,在夏季行車前不要忙著開空調,要先打開車門車窗,通風幾分鐘后再上路。
如果選擇使用活性炭吸附甲醛,使用一段時間后,應放在通風處暴曬一段時間,將有害氣體排出。
其次,如果要進行車內裝飾,飾品必須嚴格選擇,購買環保材料,不要貪便宜使用劣質的產品。
第三,慎用香水或其他空氣清新劑、凈化劑等,這些化學合成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污染,如果與車內氣味混合,反而更讓人難受。
第四,新車原始包裝必須拆除,以免原本可以解決的污染悶在車內“發酵”,從而產生空氣污染。
從根源上說,避免買到污染物超標的汽車是避免空氣異味困擾最有效的方法。消費者在購車時除了關注性能外,一定要與廠家確認汽車的生產組件的污染情況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定,確認是否由低氣味、低散發、污染小的材料組成。(健康時報記者 李超然)
參考資料:
①《室內甲醛的危害及其預防》,楊振洲,蔡同建,中國公共衛生2003年第19卷第6期
②《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GB/T 27630—2011)
③《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 18883-2002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