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国产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免费无码日韩大胆视频网,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人民網健康·生活

對現場急救不宜太過挑剔

紀光偉(醫生)

2020年01月09日08:45 來源:健康報網

1月7日媒體報道,在云南昆明,一男孩在路上突然倒地沒有呼吸,心臟驟停。護士楊昆娥正好路過,立即跪地對其進行胸外心臟按壓,男孩獲救。視頻在網上獲無數點贊。

與此同時,也有人質疑護士楊昆娥的急救操作缺乏專業性,引發網上熱議。有醫生表示,在視頻中看到楊昆娥摸了男孩的頸動脈,但看不到她判斷病人是否有反應、有呼吸;而現在急救不建議摸頸動脈,看呼吸才是規范操作。在接受采訪時,楊昆娥回顧了自己救人的經過,稱自己第一時間上前確認男孩已經意識喪失、無呼吸、觸摸頸動脈無搏動。

作為一名專業外科醫生和多年從事心肺復蘇培訓的講師,筆者認為,對于現場急救,不宜太過挑剔。

首先,心跳呼吸驟停的發生,往往是沒有預兆的。如果患者4分鐘~6分鐘沒有得到有效救治,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甚至導致死亡。現場處理有緊迫性、艱難性、靈活性和關鍵性等特點,在急救專業人員到達現場之前,由“第一目擊者”迅速開展心肺復蘇,對于搶救生命至關重要。如果非要用專業的標準來要求,恐怕會嚇退不少人伸出援手。

其次,醫學是一門科學,但絕無機械性的執行標準。事實上,就是在醫院的急救部門,也不敢保證每一個操作都毫無瑕疵。只要符合基本原則,保證急救效果,就可寬容對待。比如,在心跳驟停施救中,施救者不做胸外按壓,只做人工呼吸,就是犯了原則性的錯誤;掐人中、摸頸動脈不會對搶救結果產生決定性影響,做了也無妨。

我們不否定專業精神,努力讓每一項操作都符合規范,但也該看到現場急救受到周圍環境、施救者情緒和體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希望大家相信質疑者的良好初衷,把這件事當作普及急救操作規范的一個契機。當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如何規范做心肺復蘇,越來越多的人敢于伸出援手,更多生命就能跑贏“黃金四分鐘”。

(責編:李軼群、崔元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