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
王寧利:建議將人民健康急迫需要的眼科新藥納入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
人民網北京5月24日電(董童) 近日,由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2020年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在京舉行。在22日舉行的主題為“加快推進防盲治盲體系建設”的圓桌論壇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會長、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寧利表示,在所有致盲眼病中,80%的病癥可以早發現、早控制,而且只靠一張眼底照片就能發現。所以將“眼底檢查納入到眼科慢病的篩查與管理,加快疾病早防早控,防控的關口前移、重心下沉”寫入了兩會提案。用現代技術解決致盲眼病的問題,目前有兩條出路:一個是加快網絡教育與培訓,提高基層眼科醫生水平;二是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促進眼病篩查,這是技術發展。
王寧利介紹,我國目前致盲人數數量大,在全球屬高發國家。目前,可致盲的眼部疾病種類分為可逆和不可逆兩類。排在可治療疾病的第一位是老年性的白內障,只要經過手術就可以完全重見光明。但例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很多眼底疾病,在過去是不能治的。
在王寧利看來,目前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改革開放后通過引進新技術,促進了眼科的大踏步發展,同時也為患者提供了新的選擇。并且,國家在綠色通道、簡化審批、包括豁免一些臨床實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對一些急缺的新技術、器械和藥品的引入也邁出了很大一步。
王寧利還提出,引進一些新藥或者新器械和新耗材,是針對患者需求來做的。但為什么我國對一些產品不去生產、研發?因為有些產品在世界市場上形成規模后才能有利潤,所以當它銷售量太少時,企業是不愿意生產的。所以國際上的大企業擁有大市場,如果這種情況長期下去,患者就永遠用不上最好的設備、器械、耗材和藥物。同時,如果沒有這些新藥、新技術、新器械的推動,學科和醫療服務水平也不可能提高。我國現在要加強國際貿易,將人民最需要的產品進口,也是解決民生問題。
“其實,為引進新藥和新技術,國家已經開辟了綠色通道。一是能夠提供出相應研究數據,說明對中國人是安全的,應可能豁免在中國做臨床注冊研究的階段。二是我國在海南博鰲建立了關鍵醫學中心,只要是FDA、歐洲已批準上市的藥物、器械、產品和技術,都可以在這里先行先試,并且可進行相應研究,提供相應材料后可以在中國注冊上市。”王寧利說。
同時,王寧利建議,這一綠色通道服務要把握四個要素:“一是人民健康急迫需要的;二是可推動我國學科發展;三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就是用安全把關。”
在談及很多專家呼吁將眼病的境外獲批新藥納入第三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時,王寧利表示,國家都有具體的統籌,危害生命的重大疾病肯定要排在前面,眼病雖然排在感官損害的第一位,但目前還沒能進入急需名單。事實上,在世界衛生大會上,已有世衛組織的官員呼吁,除了喪失生命沒有比喪失視力更可怕的事情。所以,一定要讓大家知道,視覺損害是整個大健康損害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另外,雖然眼科單一病種可能不是一個大問題,但將所有可致盲的眼病加在一起,是一個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問題。國際上有些藥、器械和耗材的效果立竿見影,有了它們患者就能留住光明,可國內的研發水平目前還有差距,所以建議將眼病需要的藥品納入第三批急需境外新藥名單。
最后,被問及目前國際上有哪些被證明確切療效的創新藥物改變了現有治療模式,可讓患者受益時,王寧利表示,現在分兩類,一類是針對致盲性眼病,還有一類是針對眼健康的藥物。他說:“在致盲性眼病中,例如和年齡相關性的黃斑變性這一疾病,現在有了抗新生血管因子的治療,已取得了很好效果。還有一些近幾年患者群體增長很大的疾病領域,比如干眼癥,它的人群基數很大,所以治療需求非常大,但現在所有的藥,大部分是補水,或者補一些和淚液成分相似的藥品,單從病因學治療方面,引進的藥物很少。但國際上有很多針對干眼病病因治療的藥物,引進這些藥,也能讓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還有一些高精尖的新的設備,能夠讓我們早期發現疾病,早期干預。”王寧利表示。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