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味道越香越危險
前不久,香港消委會舉行記者會,公布了近期對嬰兒配方奶粉及薯片、蝦條等香脆零食樣本的檢測結果。
其中,15款奶粉樣本均含有污染物氯丙二醇,且有9款具有可致癌的環氧丙醇,有9款樣本測出含有縮水甘油酯(GE);而77款香脆零食樣本中,有70款含可致癌的丙烯酰胺。
看完這個新聞,媽媽們著急地看著寶寶的奶粉罐,宅星人默默放下了手里的薯片,這些到底還能不能吃了?
這些致癌物到底是什么?
先來認識下檢測出的幾種有害物質:
1.致癌物
環氧丙醇,也叫“縮水甘油”:主要用作天然油和乙烯基聚合物、破乳劑、染色分層劑的穩定劑,還被用于表面涂料、化學合成、殺菌劑等。
丙烯酰胺,是由“還原糖”(比如葡萄糖、果糖等)和某些氨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在油炸、烘焙和烤制過程中產生的。
2.污染物
氯丙醇是一類食品污染物,特別是在醬油、醋、雞精等調味品中污染水平較高,近幾年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才逐漸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其中氯丙二醇(3-MCPD)出鏡率最高。
零食中為何有這些物質呢?
其實,它們都不是人為添加進去的,奶粉、零食中之所以會有它們,這跟油脂有關,因為它們是油脂加工過程中的產物。
蝦條和薯片的制作過程中,通常會用到大量的精煉植物油。植物油在精煉過程中通常要經過高溫處理,高溫作用會生成一些副產物,縮水甘油酯和氯丙二醇就是最常見的兩種。
所以,只要使用了植物油,食品中就會或多或少帶入氯丙二醇和環氧丙醇,不光零食有,我們吃的油條油餅中也有。
丙烯酰胺的生成,和“美拉德反應”相關,這個詞大家比較陌生,但其實它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烤肉、烤面包等,這么香、顏色那么誘人,都是美拉德反應的作用。
食物里基本都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在加熱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丙烯酰胺。我們平時吃的很多食物,比如烤肉、油條、油餅中都有丙烯酰胺的身影。蝦條薯片主要是用含淀粉食物,經過烘焙做出來的,不可避免的也會有。
這些物質對人體有多大傷害?
有動物實驗表明,丙烯酰胺具有一定致癌性;并且能夠造成神經系統損傷。
但是,目前并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它會導致人類癌癥,正因如此,世界衛生組織(WHO)評估后將它定為2A類致癌物,意思是潛在致癌物。
由于飲食習慣不同,每個國家的數據也有差異,但我們總體上吃進去的丙烯酰胺并不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平均水平是每人每天20~30微克,我國的平均攝入量大約是18微克(以60公斤體重計),這個攝入量總體來說是很安全的,不用太擔心。
環氧丙醇在多種食物中都有,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評估認為其攝入總量較高,多數人都面臨著潛在的健康風險。尤其是嬰兒奶粉,因為它是嬰兒的唯一食物,環氧丙醇帶來的風險“尤其值得關注”。
不過,跟丙烯酰胺一樣,環氧丙醇也只是一種2A類致癌物,并沒有足夠證據顯示會使人致癌,總體上,大家不用太過擔心。污染物氯丙二醇(3-MCPD),在三十多年前就被發現存在于食物中。
2001年JECFA(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下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第57次會議,暫定3-MCPD每日膳食耐受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不超過2微克,只要不超過這個量就是安全的。
根據我國2007年第四次總膳食研究的評估結果,我國人群膳食3-MCPD的暴露風險較低,并低于國外一些國家。
還能放心吃零食嗎?
回到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都檢查出致癌物了,咱們還能放心喝奶粉、吃蝦條薯片嗎?
這幾種“致癌物”,對健康可能有不利影響,但是考慮到目前的食用量和危害性,對人體的傷害并沒有大家擔心的那么大,奶粉、薯片這些還是可以放心吃的。
其實,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可能還會有越來越多副產物被發現。
這次新聞里報道的幾種物質,是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逐漸被人們發現的,但它們其實一直都在那里,并不見得有什么危害。
致癌物沒有安全限量,我們當然希望它們越少越好,最好是沒有,這也是所有食品企業應該努力的方向。
但很多時候可能很難,如果一味要求食物里完全沒有危害物質,那我們可能就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吃了。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蝦條薯片這類食物本身就是高脂、高糖的食物,營養非常單一,基本只提供能量,而且油多鹽多,對健康并沒有什么好處。
所以,就算沒有丙烯酰胺、環氧丙醇和氯丙醇這些物質,這些零食也要少給孩子們吃。
文/阮光鋒(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