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與老齡化共舞(健康新征程②)
本報記者 熊 建
圖為10月18日,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文匯街道勝安社區智能健身廣場,81歲的楊學英(左)跟醫護人員學習使用智能健身器材。 |
近年來,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建立健全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推進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養老服務設施與功能,提升老年居民的幸福感。 |
9月19日,在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鎮南豐村,老人們正在開展門球競賽。 |
2017年開始,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全面推行居家養老志愿服務“時間銀行”模式。鼓勵60歲以上低齡健康老人和其他志愿者,為社區80歲以上高齡和失能、失智、獨居、失獨老人提供志愿服務。服務時間可登記并存入“時間銀行”,志愿者可將一部分服務時間用于兌換各類商品,也可用于兌換養老服務項目。 |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問題。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
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撰文指出,老齡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一定要運用辯證思維正確把握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和趨勢,推動完善和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辯證看待老齡化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中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的階段,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結果,也是今后一個時期的基本國情。
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隨著老年人口持續增加,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給公共服務供給、社會保障制度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應對任務很重。”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司司長王海東說。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專家表示,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勢必給國家發展帶來壓力,同時,也會增添促進發展的新動力。對此需要辯證看待。
“中國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必然始終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因此,公共政策不能回避這個客觀事實,必須學會與老齡化共舞,從各方面去適應這個嶄新的背景,主動規避其負面影響,利用其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因素。”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表示,這就涉及應對人口老齡化關注點的轉變,即從單純把老齡化作為負擔、關注如何轉移社會資源用于贍養老年人,轉向把老年人作為一種經濟社會資源,使其對進一步發展做出貢獻,也為構建自身美好生活做出貢獻。
王建軍表示,我國廣大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這其中蘊涵著巨大的消費潛力,數量眾多的活力老年人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人力資源,老年消費市場和老齡產業將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預防為主、多病共管
健康老齡化是積極應對老齡化的必要內容。實現健康老齡化,必須完善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從生命早期開始,對所有影響健康的因素進行綜合、系統的干預,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實現人民健康和經濟社會良性協調發展。
“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跟其他人群相比有自己的特點,慢性病患病率會比較高,特別是多病共患的情況比較多。”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吳靜說,研究數據顯示,接近75%左右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病,而1/5的老年人患有三種及以上的慢性病。“這種情況下,防控原則就應該是關口前移、預防為主、多病共減、多病共管和多病共防。”
據吳靜介紹,“預防為主”是中國長期以來衛生方針中從未變過的內容。“雖然只是4個字,落實下去卻是系統的社會工程,應該是全鏈條的,包括預防的理念、預防的知識、預防的能力、預防的條件以及預防的行為。”她說。
“預防要從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入手,老年人離開了就業一線,剩下的時間就是要保障好自己的身體健康,給國家、給社會、給家庭減少負擔,自己活得也快樂。”中華預防醫學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梁曉峰表示,從公共衛生和預防學角度來說,就是要強調健康生活方式,第一是戒除不良生活嗜好,比如戒煙戒酒,吃得淡一些;第二要有就醫的意識,特別是有些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得有依從性,得聽大夫的,其他家庭成員還要幫助他們,讓他們定期吃藥,定期檢查,發現問題盡快就醫。
在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養方面,被稱為“社會疫苗”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會對全人群產生很強的預防效果。怎么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呢?吳靜表示,一是要有權威的核心的信息來源,二要有權威的主流的傳播渠道,三是用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傳播。
織密養老保障網
為更好推動老有所養,各地開展了許多有力有效的舉措,養老保障網越織越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安度健康晚年,樂享幸福生活。
福建省推出養老服務條例,支持開設長者食堂、老年助餐點等,破解“用餐難”;加大與老年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坡道、扶手、電梯等公共設施的適老化改造力度,破解“出行難”;支持企業研發適合老年人的智能化、輔助性產品,組織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教育培訓,破解“運用難”。
山西省出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推動老年人健康管理、中醫藥健康管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工作;為失能、慢性病、高齡、殘疾等老年人提供以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為主,兼顧日常生活照料的醫養結合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居家醫療、護理服務等作了規定,促進居家養老醫療護理服務發展。
青海省加快建設普惠養老服務網絡,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套,新建住宅小區按每百戶不低于20平方米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用房;老舊小區通過政府補建、購置、置換、租賃、改造等方式加強設施保障,打造一批集日托、全托、上門服務、醫養結合等功能于一體的“樞紐型”綜合養老服務設施,發展日間照料中心……
王建軍表示,未來一段時間,依然是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戰略窗口期,要強化系統觀念,主動把養老事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在養老保障方面,一是進一步擴大保險覆蓋面,解決“漏保”“脫保”“斷保”問題,推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應保盡保;二是提高統籌層次,推動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三是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繼續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調整機制,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四是加快發展第二、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多渠道增加公民老年期收入。
在醫療保障方面,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穩步提高基本醫保門診報銷待遇,將符合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規范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完善和規范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加強與基本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的銜接;鼓勵商業健康保險加快發展,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力爭到“十四五”時期末,初步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