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條”聚焦優化,強調精準
陳海波
“隨著大規模疫苗接種和新冠病毒變異,病毒傳播力增強,但致病力減弱,給人群帶來的整體健康風險趨于緩和,我國疫情防控正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12月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指出。
當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公布《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十條進一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的措施。圍繞這些優化措施,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當天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回應社會關切。
病毒致病力減弱,“新十條”是主動優化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指出,目前,新冠病毒變異株的致病力和毒力明顯減弱,我國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種率已超過90%,群眾的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明顯提升,這些都為政策調整提供了條件。
“堅持走小步、不停步,主動優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國疫情防控的一條重要經驗。”梁萬年說,這次調整“是主動的優化,而不是被動的”。十條優化措施是針對當前我國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特點、疫情流行特征,通過對疫情形勢動態的研判,對現行防控措施的成效評價等,綜合考慮后作出的。
“近三年來,我們不斷調整優化防控措施,每一次優化都是十分審慎的,是建立在此前防控實踐的基礎上,根據實踐發現的問題,深入研究論證;每一次優化都是強調更加科學精準,聚焦病毒特性、國際國內疫情形勢和國內外防控策略變化,因時因勢進行調整;每一次優化都是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更好地為老年人、嬰幼兒等重點人群提供保障。”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說。
聚焦科學精準防疫,不是“完全放開不防”
“新十條”對風險區劃定和管理、核酸檢測、隔離方式、保障群眾就醫購藥需求、老年人疫苗接種、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社會正常運轉、涉疫安全保障和學校疫情防控等工作,提出進一步的優化要求。比如,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不再查驗健康碼和行程碼;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
防疫政策更松了,這是大家的直觀感受。但有人疑惑,這是不是意味著防疫政策“放開”了?
對此,梁萬年強調:“這次的優化并不是完全放開不防。”
李斌解釋,這次出臺的十條措施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是聚焦優化,主要是基于病毒特點和疫情形勢,結合近期各地疫情應對實踐經驗,對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條部分措施的進一步優化。另一類是強調精準,針對當前防控中面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對第九版、二十條執行不到位、不準確等問題予以糾正,強調更加科學精準。
“這十條措施,是為了持續提高防控的科學精準水平,執行中要堅決糾正簡單化、‘一刀切’,不搞層層加碼。”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強調。
不能“一蹴而就”,恢復疫情前生活狀態還需做好準備工作
政策在不斷優化,要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生活狀態,還需要多久?需要具備什么條件?
“對病毒和疾病認識的進一步加深、疾病危害性的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藥物的供給,以及應急處置能力和救治能力的提升等,都是恢復疫情前生活狀態的關鍵要素。”梁萬年說。
他分析指出,目前,在新冠病毒特性方面,病毒更加“溫和”,重癥和死亡比例明顯下降。不過,“還要繼續做好一些相關的準備工作。”梁萬年強調,一是加強疫苗接種,特別是老年人群疫苗接種;二是加強藥物的研發、生產、儲備,滿足患者用藥需求;三是持續監測病毒變異情況;四是優化完善醫療救治方案和資源準備,比如分級診療方案落地的相關政策和救治設備、物資、人力資源的準備等;五是強化基層能力建設,充實基層的專業防控和救治力量,加強居民的健康監測和管理;六是強化重點場所、重點人群的保護,對醫院、養老院、福利院、托幼機構、中小學等重點機構的人員密集情況要加強管理,強化對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保護;七是提升個人的健康意識。
“當前需要特別關注的是病毒的變異、重癥和死亡的情況,要嚴防出現醫療資源擠兌等問題,這些方面我國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有些措施也在進一步加強。”他說。
“做好準備、提升應對能力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他說,我國一直在密切關注病毒和疾病的變化,邊防控、邊調整、邊加強能力建設,一直在研究防控策略調整的條件,持續因時因勢動態優化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尋找最佳的防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