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恢復聽力機制闡明
張夢然
英國《自然》雜志22日發表了一項大鼠研究,首次闡明了使人工耳蝸恢復聽力的神經機制。這項研究有助于改善這些廣泛使用的醫療器械的性能。
人工耳蝸植入可幫助全聾患者恢復聽力,但患者反應差異很大。有些接受植入的患者可在植入物激活后數小時內理解談話,但有些人即使在數月之后仍無太大起色。
為理解原因,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為16只耳聾大鼠定制了人工耳蝸,研究其與聽覺恢復有關的腦活動模式。和人類一樣,大鼠對植入物的反應差異也很大:在這項研究中,大鼠藍斑核(一個與學習有關的腦干區域)的激活預測了正反應。當該腦區被人工激活后,觀察到的動物間差異消失了——所有以這一方式刺激的大鼠,在植入后幾天內都表現出了對聲音的響應。
藍斑核中的神經元制造并釋放出神經調節物質去甲腎上腺素,隨之會影響多個神經網絡的結構和功能。這一大腦“重連”是學習的關鍵特征;當人工耳蝸不成功時,可能是由于藍斑核沒有充分參與,大腦未能重連神經網絡。
研究人員認為,幫助這一目標腦區參與的治療策略,可對優化神經植入設備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