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通
世界睡眠日:如何調整生物鐘?專家支招
陳子源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晝夜節律,可以被簡單理解為生物鐘。由于生活方式以及各方面的不規律,不少人受生物鐘紊亂問題困擾,表現為睡眠障礙等癥狀。如何調整生物鐘,擁有好睡眠?為此,人民網采訪了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侯天舒。
侯天舒介紹,目前醫學上處理失眠等睡眠障礙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行為治療。其中,心理行為治療是指通過調整心理狀態或改變一些睡眠習慣促進睡眠。它是目前醫學上治療失眠的首選方法。
“首先要固定好新的作息時間,按照固定的睡覺、起床時間進行規律作息。”侯天舒提示,如果現在的作息時間與計劃的時間差距較大,可以逐漸提前上床時間,循序漸進。一般來說,3個星期就能建立屬于自己的規律性生物鐘。
侯天舒表示,良好的睡眠質量需要營養支持,在保證規律飲食的情況下,可以適量補充維生素B和維生素C;適量運動也可以增加睡眠動力,建議每天堅持運動,最好是有氧運動,如踢球、慢跑、游泳、爬山等。運動盡量在白天進行,睡前2小時內應避免運動。
“創建舒適的睡眠環境對改善睡眠也很重要。”侯天舒提到,睡眠環境包括光線、溫度、聲音、臥具。睡前光線要暗,避免藍光,睡前少接觸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周圍環境保持安靜,臥室溫度以20攝氏度到30攝氏度為宜。枕頭、被子要舒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長時間出現睡眠障礙,切忌擅自服用藥物,應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