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国产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免费无码日韩大胆视频网,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人民網健康·生活

切實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平

2024年11月19日08:22 來源:光明日報

【專家學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當前,我國農村老齡化形勢較城市更加復雜,一些地方呈現出“城鄉倒置”“空巢”和失能比例高等特征。我和團隊在5省10村開展的一項實地調研發現,大多數農民依然傾向傳統的居家養老方式。不過,伴隨城鎮化發展和人口流動的加速,少子化、空巢化以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約束正在動搖家庭養老的現實基礎,關注和回應農村基本養老服務面臨的現實問題刻不容緩。

首先,農村養老面臨照料缺失、養老服務供需不匹配的雙重困境。老年人“自養”十分普遍,“老老照料”越來越常見。調研發現,部分農村地區空巢老人比例甚至超過70%,不少高齡老人仍然在參與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部分地區現階段農村老人享有的養老保障水平較低,基礎養老金難以覆蓋日常生活和必需的藥品等支出,自我養老質量不高。伴隨年齡增長和健康狀況變化,老年人對家庭照料的依賴會持續增強。由于青壯年遠距離外出,許多家庭正是由老人承擔起對其他家庭成員的照料重擔。尤其是處于疾病照護和長期照護中的家庭,經濟和精神壓力與照料重擔并存。與此同時,農村的養老服務供給水平較低,且獲取門檻較高。在資源匱乏、基礎薄弱的農村地區,居家養老服務通常局限于應急扶助和簡單的健康咨詢,助餐、助潔等上門服務供給不足,高齡、獨居、失能老人的專業化護理、康復服務也有很大缺口,精神慰藉服務更是少有觸及。而且,許多老人獲取養老服務面臨經濟、信息、交通等多重門檻,高額費用、數字化障礙或信息不對稱、出行不便等難題使得“上門服務”在現階段還難以成為農村養老的有力支撐。

其次,農村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差距,相關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有待提升。近年來,鄉鎮范圍內的公辦養老院關停或運轉困難現象較為常見。受經濟條件、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響,許多村莊尚無村級或區域日間照料中心,或因缺乏維護和人員短缺,建成后使用率較低。調研發現,在鄉村,尤其是偏遠山區村莊,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人口外流嚴重,社區養老發展十分受限。作為社區養老的重要依托,老年人對相關公共服務特別是醫療服務的需求很高,但在普通村莊,村級或一定距離范圍內的資源有限,養老服務與醫療保障普遍脫節。以“健康體檢”為例,檢查項目缺乏針對性、行動不便者無法參加等問題影響著服務供給的有效性和普惠性。

再次,農村養老機構的硬件條件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接受度普遍很低。公辦機構如鄉鎮敬老院的運營經費主要依賴政府撥款和少量社會捐贈,缺乏充足穩定的支持,設施環境一般,管理落后,體驗感不佳,且原則上只面向五保戶等特殊群體。調研了解到,雖然個別地區已試點向社會開放,但又面臨收費差異化等新問題。民辦機構則費用較高,一般農村家庭難以負擔。由于傳統的家庭養老觀念根深蒂固,農村老年人往往更愿意依賴家庭照料,認為進入養老機構不夠體面。因此,農村養老機構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

綜上,在“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下,農村基本養老服務由于人口和家庭結構轉變、區位限制、資源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響,面臨一系列難點和堵點。為了更好地回應和解決現存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改善和優化:

持續加強政策支持,完善制度建設,推動居家養老服務走進更多普通農民家庭,彌補家庭照料的不足。可通過逐步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增強老人的經濟自理能力,確保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加快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農村地區的試點,早日實現失能、半失能老年群體全覆蓋,切實減輕家庭照護的經濟壓力,并面向長期照護者提供心理咨詢與關懷服務。此外,可通過政策扶持、稅收優惠、支援對接等手段,支持、鼓勵、引導社會組織、企業和志愿團體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養老服務多樣化供給。

進一步落實落細農村社區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員配置,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積極將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體系有效銜接。可因村制宜地支持建設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和老年活動中心,最大程度地保障老年人在居住地就近獲得更專業的養老服務。加強養老服務人員培訓,設立更有吸引力的薪酬和福利激勵。同時,可將滿足老年人就醫需求與提升養老服務專業化水平相結合,通過提升預防和控制常見突發病、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水平,減輕醫療負擔和照護壓力。

緊密圍繞農村養老需求,將機構養老的優勢與其他養老服務模式相結合,探索發展“嵌入式”小型養老機構。以“在地化”為前提,降低機構養老的成本和服務門檻,發揮社區資源的作用,滿足農村老年人的就近養老和情感需求。例如,“社區嵌入式”養老,是利用閑置民房或集體資源改造設置小型養老院,讓老人居住在熟悉的環境中,方便親友探訪;再如,“家庭式”養老,是在農村庭院中建立“家庭養老床位”或小型“家庭養老院”,實現專業照護與家庭照護相結合,互為補充。

歸根結底,家庭是社會成員最重要的福利資源和情感需求來源,以家庭為核心的居家養老模式仍會且仍需長期保持。其他正式社會保障制度或非正式社會支持,皆需從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現實需求出發,分擔家庭的養老壓力,而不是取代家庭的功能和責任。應通過解決人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切實提升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養老服務水平,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

(作者:葉敬忠,系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

(責編:孫紅麗、楊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