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要消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痛點,就必須打通醫護人員多勞少得的激勵堵點
前段時間,筆者陪著親戚去看病。一天下來親戚直抱怨,說錢都花在了買藥上,時間都耗在了檢查上,醫生問診就3分鐘。
而一位當醫生的同學聊起工作直搖頭,說每天接待的病人少說上百,忙活十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可掙得還沒有家門口的寵物醫生多。
看病看病,病的是患者,看的是醫生,挺簡單的服務過程,結果兩頭心里不痛快,這著實有點尷尬。
目前,一些公立醫院還在實行“以藥補醫”,靠多賣藥、多檢查才能維持運轉。對于醫生來說,每天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帶來體力上的消耗和精神上的緊張,但所得收入與勞動付出卻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距,工作熱情很難保證。一些醫生因無法從技術價值中提取收入,把私下拿取藥品回扣當成“合理”補償,加重了患者負擔,損害了醫生形象。
醫改要消解掉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痛點,就必須打通醫護人員多勞少得的激勵堵點,激發他們的崗位熱情和職業認同。要做到這一點,醫生的智力價值和技術價值就要得到充分的尊重。
醫生理應有體面的收入,但高收入應該來自診療技術,而不是賣藥。因此,必須建立一個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體系,形成科學的導向作用。前幾天,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合力推動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就是要提高診療、手術、護理等體現醫護勞務技術價值的價格,讓醫生從診療服務中獲得應有的收入。
福建的醫改實踐也為激勵醫生提供了方法論。在績效工資總額內,醫生、護士和行政后勤人員擬按5∶4∶1的比例自主進行分配,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同時,嚴禁把醫務人員個人收入與醫院的藥品耗材、檢查化驗等業務收入掛鉤。
提高醫生的診療費,并不意味著患者的負擔要增加。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患者的用藥負擔自然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的價格降下來,又把看病的成本減掉一塊。
總之,只有讓醫務人員受鼓舞,患者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醫改的實惠,才能實現醫患雙贏,成果共享。
《 人民日報 》( 2016年07月13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