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臺養生園
想健康離不開8種好食物 帶病生活也能長壽
編者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為我們最關注的話題。什么才是健康的食品?生活中如何預防身體的疾病?這都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人民健康網推出《金臺養生園》欄目,為您盤點最養生的生活方式,帶您走進健康園地。
想健康一輩子離不開八種好食物
改善皮膚細紋:葡萄
細胞代謝會產生自由基,對皮膚傷害極大,而葡萄里的抗氧化劑能預防和修復自由基導致的皮膚干燥、起皺紋和松弛下垂問題。一天吃兩小串葡萄就可滿足正常人每日20%的維他命C攝入量,還可防止皮膚彈性蛋白的流失。
消除壞情緒:全麥面包
美國巴爾的摩莫西醫療中心的凱利奧康納博士稱,情緒不佳的人喜歡吃甜食,因為碳水化合物能刺激大腦分泌5—羥色胺,緩解壓力,消除抑郁情緒。但是簡單碳水化合物易造成血糖大幅度波動,讓心情變得更糟,所以應盡可能選擇復雜的碳水化合物,如扁豆和全麥面包。
去除青春痘:核桃和魚肉
密歇根州立大學研究發現,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能顯著減少皮膚感染,其中包括炎性痤瘡和粉刺,魚肉和核桃、亞麻籽都是不錯的選擇。
減少指甲劈裂:雞蛋
不要認為指甲只有一層,其實它還有角蛋白層。如果你的指甲比較脆、易劈裂,最快捷的補救辦法是補充蛋白質。多數人每天需要補充45至65克,可以吃一些瘦牛肉、家禽肉和堅果。另外,早餐吃兩個雞蛋就能攝入12.5克的蛋白質。
滋潤頭發:綠茶
頭發質量差的人最好每天喝2至3杯綠茶。茶里的咖啡因能減慢某種化學物質的分泌,而該物質會誘使毛囊萎縮,讓頭發看起來很稀疏。
消除口臭:原味酸奶
嚼塊口香糖雖然能快速清新口氣,但是治標不治本。口臭是舌頭上、牙齒間、喉嚨處積累的細菌所致。如果口香糖糖分較多,還會加快這些微生物的生長,使口氣更臭。日本研究人員發現,飲用原味、無糖酸奶能清除口腔里發臭的硫化物。
緩解經前不適:牛奶
紐約內分泌專家蘇珊雅各布布斯表示,缺鈣的女性會體驗更嚴重的腹絞痛、情緒波動和腹脹等經前不適。研究發現,每天補充1200毫克的鈣能將這些癥狀減少48%。
讓精力更充沛:蘋果加花生醬
這個組合里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蛋白質,比餅干這樣單獨的碳水化合物消化時間更長,所以能源源不斷地為身體補充能量。【詳細】
帶病生活也能長壽
3/4老年人帶病生存
21世紀初,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老年患者激增。2018年底發布的《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研究報告(2018)》指出,截至2017年底,中國65歲以上人口有1.58億人,其中3/4處于帶病生存狀態。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過去的一項調查也顯示,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余壽中有2/3的時間帶病生存。報告還指出,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主要集中在“比較好”和“比較差”之間,慢性病是影響他們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兩位專家向《生命時報》記者細數了老年人的幾大常見慢性病:心腦血管疾病中的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中風等;神經系統疾病中的腦萎縮、老年癡呆癥、帕金森病等;骨關節疾病中的關節炎、骨質疏松等;消化系統疾病中的慢性胃炎、肝硬化、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支氣管炎、肺氣腫、老年性肺炎等;內分泌系統疾病中的糖尿病、痛風等;五官疾病中的白內障、青光眼等;此外還有一些腫瘤疾病。
正面心態能降低71%死亡
很多老人查出疾病后,就會給自己貼上“老了”“要不行了”等標簽,吃不好、睡不著,生活節奏全都被打亂了,開始變得不安、焦慮、恐懼。美國醫學專家莉薩·蘭金在《安慰劑效應》一書中提到,人體有個“壓力反應”,當大腦產生害怕、焦慮等消極想法時,體內的皮質醇、腎上腺素等應激激素水平便會上升,影響免疫系統,不利于疾病康復;相反,樂觀、積極會啟動“放松反應”,促進機體完成自我修復。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也發現,積極正面的信念可以降低71%的死亡風險,從而延長壽命。楊萍提醒,老人生病后要盡可能拋掉以下幾種負面心態。
壞心態1:情緒不穩定。俗話說:“氣生百病。”憤怒時血壓易飆高;憂郁時心臟會失去活力,容易導致心絞痛等發作;長期處于疾病帶來的恐懼、悲痛,會引起或加重失眠、胃腸問題;焦慮的女性更易內分泌失調,患上乳腺、卵巢癌等疾病。心態平和則能降低疾病復發率。
壞心態2:過度關注。時時刻刻想著如何擊敗、征服疾病會高估其嚴重性,忽略痊愈后的期望。高芳堃表示,有些疾病“惰性”十足,因此不必跟它們太較勁,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衰退、惡性腫瘤等。老人若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征服疾病中,身體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患得患失,將其解釋為不長壽的信號,進而導致激素水平變化,產生頭暈胸悶、肌肉緊張、坐臥不安、氣短乏力等癥狀,久而久之免疫系統會深受影響,加重病情。
壞心態3:諱疾忌醫。蔡桓公不愿面對疾病,最后病入膏肓、體痛致死的故事,充分說明了諱疾忌醫能讓本來不成問題的小病變成大問題。實際上,很多疾病是可以通過科學積極的治療來緩解或消除的。老年人不應糾結于“是不是診斷有誤”“挺一挺就能好”等,而是要直面疾病,積極治療。此外,有些老人對身體過于自信,不聽醫囑,擅自改變治療方案,也不利于康復。
生病不見得是壞事
古詩云:“人言病壓身,往往延壽己。”意思是說,生病不見得是壞事,從另一個角度看,它能提醒你注意保健、及時止損,也能享受長壽之樂。衰老生病是自然規律,死亡卻不是其必然結果。既然帶病生存可能是老年生活常態,就該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不必把病當負擔。楊萍和高芳堃建議,做到以下幾點,帶病也能過得好。
治療不馬虎,始終有希望。對待疾病,最明智的做法是與其和諧相處。首先要了解病情,科學就醫。老人要主動去了解所患疾病的誘因、治療手段、注意事項等,學會自我監護;在診治過程中要充分相信醫生,遵醫囑吃藥,按時復查,不要沉迷于各類養生偏方,和網上、偽專家的“靈丹妙藥”。此外,要始終抱有希望。老人不要只關注病情進展或療效,也要重視心理調節,當出現“我病了,要完了”等想法時,立馬替換成“我會更加健康”,這樣可平衡心態,有利于身體慢慢好起來。被稱為“自我暗示之父”的法國心理學家愛米爾·庫埃,把積極的自我暗示作為一種治療方法。他有一句名言:“我每天在各方面都變得越來越好。”他讓病人不斷重復這句話來增加治愈信心。
生活不將就,多尋找快樂。老年人不應被疾病捆住手腳,要把自己放到社會中去,多與鄰居、朋友、親人交流,積極參與文化娛樂活動等來陶冶情操、釋放壓力、改善情緒,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良好狀態。學會享受生活,例如停下腳步看看美麗的風景,聞聞花香,聽聽旋律悠揚的歌曲,感受濃濃的親情等,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快樂。老年人要對生命保持熱情,平時可以培養讀書、跳舞等興趣,或是跟上年輕人的“潮流”,上上網、看看電視節目,充實精神生活,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此外,老人必須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天睡夠7~8小時,能有效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促進體力和精力恢復,增強免疫力;患病老人要盡量堅持科學有規律的鍛煉,但要注意防摔倒,以走步、打太極拳等較為柔和的運動為主,每天堅持半小時;飲食上要保證定時定量、營養均衡,注意維生素的攝入,多吃綠葉蔬菜,少吃高脂肪食物。
家人有耐心,要做到“三多”。老年人生病后脾氣可能越來越怪,變得自私、多疑、過分依賴家人等。這時家人一定不要抱怨,要多陪伴老人,避免他們獨處時胡思亂想;多體貼老人,例如經常按按背、捶捶腰等;多鼓勵老人,當他們病情出現好轉時,要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病情不佳時,則要勸他們堅持不懈、保持自信、配合治療。【詳細】
女性善養生,過好四關口
女性一生要經歷月經、孕產、更年期等不同生理時期,有些人還要面臨各種婦科炎癥困擾,這些對機體都是極大的消耗和考驗。在不同“關口”,有針對性地調理才能讓身心有的放矢、安然度過。
月經期:重在養心。女性在月經前和月經期間,情緒較為低落、抑郁或暴躁等,多與氣血不足、肝氣郁結不順有關。月經期,人體會損失一部分血液,耗氣傷血,較平時會氣血不足,進而影響肝經的氣血,加重肝氣郁結,從而引發情緒上的變化,尤其表現為易怒、焦慮。
因此,這段時間要注意制怒、養護心神。可用艾灸溫和施灸,取關元穴、三陰交穴、神門穴,每穴30分鐘,每次選取2~3個穴位,每天施灸1次即可;若經期情緒波動較大,可配合喝玫瑰蜂蜜花茶。玫瑰花味甘、性溫,可理氣解郁、鎮靜安神;月經期還要注意保暖防寒、添衣忌口,不吃寒涼生冷的食物。
帶下病:重在節食。帶下病在西醫定義為各類婦科炎癥、子宮肌瘤等,中醫認為帶下病是一種“漏”,多指“漏”精,即身體的精微物質——腎精,表現為閉經、月經不調且反反復復。同時,帶下病還是一種濕癥,因身體的“帶脈”(中醫將其稱為“女人的安全帶”)不能約束而得病。辨證論治,帶下病源于脾氣虛、肝氣郁結、濕熱侵入等多方面導致。
帶下增多,無論由于濕熱下注還是脾胃虛弱,都跟飲食不節有關,如過食辛辣肥甘造成濕熱下注,暴飲暴食、過食生冷造成脾胃虛弱。因此,帶下病除了要補脾胃之氣和配合疏肝解郁外,要忌食辛辣肥甘、熏烤的食物;飲食定時定量,晚餐不宜過飽,不宜宵夜;注意葷素平衡,多吃瘦肉、奶類、豆制品、綠葉蔬菜等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脾氣健旺,帶下病自然就有所緩解。
生產后:重在防勞。坐月子最早可追溯至西漢,當時稱為“做月內”。中醫認為,產婦由于分娩時出血多,加上出汗、腰酸、腹痛,非常耗損體力,氣血、筋骨都很虛弱,容易受到風寒侵襲。生育后,女性生殖器官需要修復,包括排惡露、剖腹產傷口、產道損傷、子宮復原等,加之產后對寶寶母乳喂養,會導致脾虛氣弱,中氣受損而氣虛下陷。適度休養、恰當的食補可使子宮和氣血得以恢復。
因此,生產后不要過早參與到重體力勞動中,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提重物。應以靜為主,可小動,不可不動,采用室內踱步、陽臺散步等方式,達到小動防勞的目的。懷孕分娩會使盆底肌勞損,產后3~6個月可做盆底肌評估,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逐步恢復盆底肌肉、腹肌和腰肌的張力。
更年期:重在抑躁。女性更年期一般出現在45~55歲這段時間。中醫認為,更年期癥狀多由天癸將竭、腎氣漸衰、沖任空虛虧損、氣血津液損虛不足引起,從而導致臟腑失于濡潤滋養,陰陽失于平衡,表現為頭暈、頭痛、胸悶、心悸、悶熱、情緒變化無常、患得患失等。【詳細】
晨起關鍵5分鐘,健康輕松一整天
《黃帝內經》中說:“五臟常內閱于上七竅也。”著名武術氣功家、中醫學者朱鶴亭介紹,調節七竅很關鍵,如果七竅通了,臟器功能加速運轉,就能改善身體的不舒展。每天早晨花5分鐘做一遍,一天輕松。
先開鼻竅。兩個拇指點著迎香穴,吸氣時,揉動一側鼻腔,揉完使勁呼氣,然后換另一側。兩側鼻腔都揉完之后,吸氣,從迎香穴順著鼻翼往上推到內眼角,呼氣,順著鼻翼往下推到嘴角。
再護口腔。口腔非常重要,如果有吊線風(面癱),會嘴歪眼斜,還有可能發展成偏癱。按摩地倉穴、人中穴和承漿穴,可預防面神經癱、音啞。兩拇指按著兩側的地倉穴,吸氣,一側不動,另一側開始揉動,揉完以后用嘴呼氣,再換另一側。兩側都做完后,開始推。吸氣時向嘴角位置推,呼氣時向遠離嘴角位置推。之后,吸氣,用食指按摩人中穴,呼氣停止,吸氣,用另一個食指按摩承漿穴,呼氣停止。吸氣,同時按摩兩個穴位,呼氣停止。
三養耳腔。冬季是調節耳病的重要季節。如果是右耳聽不清,拇指尖按著左耳的耳聽穴,一邊發出“啊啊”的聲音,一邊揉動右邊耳朵。然后松開右耳,看看是否有效。
四揉眼部。第一,把手搓熱,用兩手掌心捂著眼睛,呼氣時揉眼睛。第二,拇指和食指按著睛明穴,閉眼,吸氣時按住,呼氣時揉動。第三,用兩個拇指按著瞳子髎穴,吸氣時不動,呼氣時揉按。第四,按攢竹穴,吸氣時不動,呼氣時上下推動(兩側同時推,一側上推,一側下推)。第五,按魚腰穴,吸氣時上下推動,呼氣時左右推動。第六,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按絲竹空穴和瞳子髎穴,吸氣時按著不動,呼氣時按揉。第七,吸氣時不動,呼氣時按揉陽白穴和四白穴,先上下按,后左右按。【詳細】
☆推薦閱讀☆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