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識早知道
脂肪肝別陷入6個誤區 8大征兆預示急性心梗
編者按: “身體健康是革命的本錢”,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于工作,急于應酬,卻忽略了身體健康這塊風水寶地。其實,平時稍加注意,提早預防,健康就在我們身邊。人民健康網推出《“健”識早知道》專欄,專為你收集整理平時忽略的健康知識,做您的健康智庫,同您一起將健康進行到底!
脂肪肝,別陷入六個誤區
誤區一:脂肪肝不痛不癢,就不用管。
脂肪肝主要分兩大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這個疾病看似簡單,實際發病率不斷提高,而且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
輕度脂肪肝并不是指程度“輕”,而是比較容易治愈的階段。理論上,單純性脂肪肝去除病因后,可完全恢復正常,即使到了脂肪性肝炎階段,病變肝臟也能通過積極治療得到完全逆轉。但如果不予重視,當出現肝區疼痛、惡心嘔吐時,脂肪肝已相當嚴重,比如肝硬化階段。此時,病變肝臟再也不能恢復正常。
因此,發現脂肪肝后應盡早進行治療,切不可掉以輕心。長期忽視治療,到最后不僅會引發肝硬化,還會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誘發脂肪性肝纖維化等,甚至出現肝細胞癌。
脂肪肝患者如果合理飲食、運動、作息,可以治愈單純性脂肪肝。對于較為嚴重的,合理的生活習慣也能夠幫助減輕癥狀。
誤區二:脂肪肝和糖尿病沒有關系。
脂肪肝常常“串通”糖尿病,危害健康。脂肪肝使肝臟功能發生異常,影響身體正常的糖代謝,不能將過高的血糖轉化為肝糖原儲存起來,使血糖持續處于高水平狀態,導致胰島素抵抗、糖代謝紊亂。糖尿病患者的肝臟脂肪化后,降糖藥對血糖的控制能力將減弱,易出現脂代謝異常而形成脂肪肝,脂肪肝又反過來影響血糖控制,造成惡性循環。
誤區三:脂肪肝是吃出來的,控制飲食就可以了。
輕度脂肪肝一般不需藥物治療,但若程度較重,就不能單以控制飲食來進行治療了。平常生活中,脂肪肝患者除了控制飲食,還需注意3點:
1.戒煙、戒酒、戒糖。脂肪肝患者堅決不能碰酒。因為肝臟受損,酒精無法被完全分解,長期存在身體里,不僅破壞肝細胞,還會降低肝臟對脂肪的分解效率,加快脂肪肝的進展。油炸食品含有很多膽固醇,進入身體后會生成脂肪。長期服用這類食品會加重脂肪肝;另一方面,攝入過多糖分,會對肝臟的代謝帶來不必要的負擔,多余的糖分會轉化為脂肪。
2.多吃蔬菜。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成分,對脂肪肝患者而言,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例如,多吃些苦瓜可以促進肝臟對脂肪類物質的分解、代謝和轉運,從而保證肝臟內的脂肪能夠處于正常范圍。
3.注意運動。正如“生命在于運動”,規律運動是脂肪肝極為重要的治療方式,可增加人體對多余脂肪的消耗,提高身體免疫力。工作日的下午或晚上,大家可以抽出30分鐘去跑步或慢跑。平時買菜、做飯、打掃衛生、做家務也是運動,有助于減少肝臟脂肪。周末,患者可以增大運動量。起床后,可以到附近的公園或綠地跑跑步。
誤區四:瘦人不會得脂肪肝。
正常人的肝組織含有少量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膽固醇等,其重量約為肝重量的3%~5%,如果超過5%或50%以上,肝細胞有脂肪變性時,就可稱為脂肪肝。既然叫脂肪肝,不少人覺得瘦人離脂肪肝很遙遠。但很多20多歲的瘦人體檢后發現,自己已是輕度或中度脂肪肝了。
《中國脂肪肝治療指南(科普版)》顯示,我國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經達到12.5%~35.4%,平均每3個人中就有1人患脂肪肝,其發病率已經排到肝病的第一位。
肥胖與脂肪肝潛在的因果關聯早已為人熟知。但不少醫生發現,很多西方人看著胖,但并沒有脂肪肝;而不少中國人看著瘦,肝臟卻已被脂肪包圍。原因可能是,西方人多為全身性肥胖,胖得“明顯”,而中國人胖得“含蓄”,多為臀腹部肥胖,也稱中心型肥胖,是內臟脂肪過多的表現。中國男性腰圍超過85厘米、女性超過80厘米就可判斷為中心型肥胖,尤其應警惕脂肪肝等疾病的發病可能。
門診中,不少脂肪肝患者的年齡還不到20歲,這與大魚大肉的飲食、過量飲酒、不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誤區五:有了脂肪肝就得服用降血脂藥物。
生病就要吃藥,好像是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其實,有些疾病只需要人們平時生活中多加注意,就可有效治愈。脂肪肝就是其中之一。只要肝功能正常、各項指標達到標準水平,輕度脂肪肝患者不需要進行藥物治療。患者只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方式。
營養治療也是治愈脂肪肝的關鍵,可以將身體內脂類物質控制在正常生理范圍內,同時糾正營養不良等問題。
此外,保持情緒穩定。中醫上講,肝主疏泄,好情緒能保證肝臟的氣血暢通。對于脂肪肝患者而言,想要盡快治愈,需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避免肝氣郁結,造成二次傷害。
誤區六:肥胖型脂肪肝患者吃水果,多多益善。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主要是肥胖,肥胖也是代謝綜合征的重要危險因素,肥胖型脂肪肝患者本身血糖控制可能不甚理想,加上肝臟有問題,更加影響正常糖代謝。新鮮水果富含水分、維生素、纖維素和礦物質,經常食用有益于健康,但并非越多越好。水果含有一定的糖類,長期攝入過多可導致血糖、血脂升高,加重肥胖。對素食者而言,蛋白質攝入量不足,易導致脂蛋白合成減少,肝細胞脂肪轉運障礙,反而誘發或加重脂肪肝。
即使吃水果,最好選用蘋果、梨等含糖量低的水果,且攝入量不能太多,必要時以蘿卜、黃瓜、西紅柿等蔬菜代替;盡量在餐前或兩餐之間饑餓時進食水果,以減少正餐。同理,適量飲用富含蛋白質和鈣的牛奶有益健康,但是睡前一杯牛奶易導致熱量過剩,不適合肥胖型脂肪肝患者。
需要提醒的是,上班族和經常應酬、熬夜的人最好每年做個體檢,注重肝功能檢查和B超檢查。肝功能檢查對于肝病患者來說非常重要,包括血清酶、血清膽紅素以及血清膽堿酶等,主要是判斷脂肪肝的發展程度。影像學檢查主要包括B超、CT、磁共振成像,檢查脂肪肝患者的肝臟是否發生變化。其中,B超檢查經濟、準確、無創傷、迅速,對脂肪肝患者的診斷率達95%。
八大征兆預示心梗
1.突然劇烈胸痛或胸部憋悶,或疼痛時間超過15分鐘。
2.出現心慌、氣短、惡心、嘔吐、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等。
3.出現原因不明的胸背疼、肩頸胳膊疼。疼痛的發作特點常常是今天脖子疼,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疼;或是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出現這種疼痛轉移的現象,一定要引起注意,去醫院就診。
4.胃疼。患有肥胖癥、三高且平時沒有上腹部不適的患者,如果出現胃疼要高度警惕,冠心病、心絞痛或急性心梗有時也表現為胃部有燒灼感。
5.牙疼。出現很短時間的牙疼,通常持續3分鐘左右,并在1周內反復發作,需要引起注意。此外,類似一騎車牙就疼,停下后不疼了,再騎的時候又開始疼,這種情況也不要忽視。
6.焦慮失眠。從來沒有失眠經歷,或是沒發生什么刺激、焦慮的事情卻毫無緣由地焦慮時,可能是心梗信號。這種失眠不像普通失眠那樣睡不著,而是半夜忽然無征兆地驚醒,感覺思緒像萬馬奔騰控制不住,或是涌現出無法解釋的恐懼感。
7.心跳加劇。如果在沒有任何誘因的前提下,忽然發現自己無緣無故心跳加速,持續時間在1分鐘到10分鐘之間,且常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過度飽餐后出現,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心梗提示。
8.如果感覺疲勞頭暈,休息之后也不能緩解,要提高警惕。
這些癥狀可能是肺癌
杵狀指:部分肺癌患者有杵狀指,這是缺氧的表現,即手指與腳趾的第一節變得肥大,指甲也會突起變彎,且常伴有疼痛,應提高警惕。
腹部不適:部分癌癥患者,特別是合并骨轉移的患者,容易出現血鈣水平升高。血液中過多的鈣會導致腹痛、便秘、口渴、食欲不振等。
精神問題:丹麥一項研究發現,小細胞肺癌患者在確診前因焦慮、抑郁等看精神科的幾率較高。這可能是因為癌癥影響免疫系統或激素水平,進而導致思維混亂、抑郁等。
肩背部疼痛:肺尖腫瘤綜合征是由于肺上部的腫瘤生長侵犯了脊柱、脊椎、肋骨等處所致的癥狀。由于這些腫瘤長的部位特殊,所以較少影響呼吸系統,但會使肩胛骨、背部、手臂等處感到疼痛。
疲勞:肺癌會導致貧血,使身體組織因缺氧而乏力。
平衡變差:肺癌容易出現腦轉移,有些小細胞肺癌患者會出現免疫系統攻擊神經的情況,進而影響到肌肉運作,使患者出現坐時無法起身或站起來后不穩等。
體重變化:部分小細胞肺癌患者伴有庫欣綜合征,導致皮質醇含量增高,液體潴留、體重增加。相反,高鈣血癥和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則會使患者食欲不佳,日漸消瘦。
男性乳房發育:大細胞肺癌可破壞激素平衡并導致男性乳房腫脹。
頭痛:肺癌腦轉移后,腫瘤可能壓迫上腔靜脈,導致顱內壓增高,患者會感覺頭痛,甚至可能昏倒。高鈣血癥也會使患者頭痛欲裂。
心臟問題:高鈣血癥和貧血都會造成心跳過速或心律失常等癥狀。尤其是高鈣血癥,可導致昏迷或心臟病發作,嚴重的貧血也會引發胸痛和呼吸急促等。
浮腫:因腦轉移造成上腔靜脈受壓時,頸部、手臂、面部可能會浮腫,胸部可能看到藍紅色的血管。
血栓:肺癌患者容易在腿部或手臂出現深靜脈血栓,繼而引發局部水腫;肺部出現肺栓塞會導致呼吸困難。這可能是癌癥誘發炎癥引起凝血或是腫瘤本身的化學物質所致。
6個原因或觸發心臟病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心臟病專家尼采·戈德堡認為,如果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牛皮癬性關節炎)病史,那么你更有可能發作心臟病。懷孕期間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相對更高。
外界環境寒冷。美國加州橙縣海岸紀念醫院心臟和血管疾病研究所的心臟病專家桑吉夫·帕特爾解釋說,氣溫明顯降低之所以會導致心臟病發作,是因為當天氣寒冷時,身體會試圖保存其核心區域的熱量,不讓熱量“逃離”身體,包括動脈在內的身體血管會因此主動收縮,使管腔變得狹窄,增加心臟病發作風險。
開始一種新的鍛煉方案。堅持鍛煉是值得提倡的,但要注意鍛煉方法。如果你是個習慣久坐的人,直接進入高強度運動,很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因此需要做足準備工作,再慢慢開始。事實上,任何一種大的、突然的變化都會引發心臟病,老年人甚至可能由于過度性生活導致。
癌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心臟病和癌癥間存在相關性。某些癌癥治療方法(如胸部放療)會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治療癌癥的藥物,如阿霉素和赫塞汀也會增加心力衰竭的風險。
空氣質量差。長期暴露在惡劣空氣中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此外,生活在空氣質量較差地區的人,外出活動的機會減少,也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可能。
腿部持續抽筋。平時腿抽筋,絕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如果每次在短距離行走時,你都會有抽筋感,坐下來有所緩解,可能說明這是外周動脈疾病(PAD)導致的。它意味著,你的血管可能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或者外周動脈狹窄和阻塞。若不及時治療,外周動脈疾病就可能在未來引發冠心病。(人民健康網綜合自生命時報)
☆推薦閱讀☆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