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識早知道
心臟病分四類!摸五個地方,知心臟好壞
編者按:“身體健康是革命的本錢”,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于工作,急于應酬,卻忽略了身體健康這塊風水寶地。其實,平時稍加注意,提早預防,健康就在我們身邊。人民健康網推出《“健”識早知道》專欄,專為你收集整理平時忽略的健康知識,做您的健康智庫,同您一起將健康進行到底!
心臟病種類很多,可以大致分為4類。心臟就像一套結構精密的房子,里面有4套主要系統——電路、水路、門窗和墻壁。這4個系統出的問題,正好對應著4類心臟疾病。
“房子”的“電路”毛病,就是我們常說的心律失常。心臟上有一個叫做“竇房結”的結構,正常心律的電信號就是從這個結構上發出的,稱為“竇性心律”。任何原因導致的心跳過快或過慢,或不是從竇房結發出的心律,都屬于心律失常,有很多表現,如心慌、心悸、氣短、落空感、出汗、干咳、眼前發黑、暈厥,甚至猝死。一般通過心電圖(包括動態心電圖)或電生理檢查能診斷。其原因可是原發性心律失常,也可繼發于任何心臟病或其他疾病。
“房子”的“水路”,即脈管系統出故障,就成為了冠心病,全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顧名思義,這種病就是負責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發生了硬化引起的。冠狀動脈硬化后,血管變得狹窄,心肌便會缺血,因此導致的心絞痛、心肌梗死或冠脈無癥狀性狹窄都是水路問題,全部屬于冠心病的范疇。
“房子”的“門窗”若是壞了,也就是心臟瓣膜出了問題,稱為瓣膜病。心臟這個房子準確說是套“四居室”,4個臥室分別叫做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兩個心房分別和兩個心室相通,兩個心室又分別與兩個大動脈(主動脈和肺動脈)相通,房與房之間、室與室之間則不連通。心臟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它們就是開在心房和心室、心室和大動脈之間的門窗,不過只能往一邊開,以保證血流單方向運動。瓣膜病有先天形成的,即先天性心臟。灰灿泻筇斓,如風濕性心臟病、老年退化病變;還有其他心臟疾病引起的。另外,若是本應封閉的地方“開了窗”,如兩個心房或心室之間連通了,就是發生了房間隔缺損或室間隔缺損。
最后,“房子”的“墻壁”就是心肌,也可能損壞,即心肌病。分兩類,一類繼發于其他疾病,如高血壓性心臟病、心梗引起的缺血性心肌;一類是原發的,如擴張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詳細】
大量研究證實,通過檢查或測量身體的5個部位,可以發現一些心臟疾病的早期線索。
耳垂折痕。它是指起于耳屏間,止于耳垂邊緣,成 45°角,且長度大于耳垂 1/3 的斜形褶皺,可見于耳垂的單側或雙側。國外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有這種耳垂折痕的人發生冠心病的風險明顯增高,因此一般認為,耳垂折痕征是早期發現心血管疾病的一個線索。需要明確的一點是,耳垂折痕并不是絕對和唯一的指標,具體還應考慮患者其他方面的因素,因此一旦發現耳垂存在上述折痕,最好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頸圍。頸圍作為反映上身皮下脂肪的指標,間接反映了全身游離脂肪酸的濃度。而高脂血癥正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更有研究表明,頸圍對于預測冠心病,較其他體脂指標更為靈敏。通常,男性頸圍與冠心病間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頸圍36.38~37.80厘米的男性冠心病發病風險最高;女性中,頸圍在35.35厘米以上者,冠心病的發病風險更高。建議定期摸摸自己的脖子,并測量頸圍。測量方法:直立位,雙目平視,測量頸后第七頸椎上緣(低頭時摸到的頸后最突起處),至前面的喉結下方頸部水平處的頸圍長度。
腰圍。腹部是皮下脂肪蓄積的另一部位,因此腰圍是另一個反映血脂情況的指標!吨袊扇顺睾头逝职Y預防與控制指南》指出,男性腰圍≥85厘米,女性腰圍≥80厘米為腹部脂肪蓄積界限。腰圍超標也稱“中心性肥胖”,它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壓、中風和多種癌癥的危險因素。一旦發現腰圍超標,要及時去醫院做血壓、血脂和血糖檢測。測量方法:直立位,兩腳分開 30~40厘米,軟尺放在右側腋中線胯骨上緣與第十二肋骨下緣連線的中點,沿水平方向圍繞腹部一周,緊貼而不壓迫皮膚,讀數。
脈搏。脈搏反映著心臟的搏動,健康的心臟能穩定維持在60~100次/分,均勻且有節律的跳動。太快或太慢、節律不齊、強弱不等都是心臟疾病的征兆。但情緒激動或體力活動后,脈搏可短暫性增快,休息數分鐘后即可恢復。患有“三高”的人不妨定期摸摸自己的脈搏,并記錄下脈搏跳動情況。測量方法:平躺靜息3分鐘,伸開左臂或右臂;將另外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搭按在伸開手臂的腕后橈動脈所在部位;保持正常均勻呼吸,計數1分鐘。
足踝處水腫。足踝是身體最低的部位,心臟功能正常時,下肢的靜脈血能順利回流至心臟;心臟功能不佳時,下肢的血液不能順利流回心臟,就會表現為足踝處水腫。其他原因譬如低蛋白血癥、腎臟疾病、藥物等因素,也都可能導致足踝處水腫。如果發現足踝水腫,需高度重視,盡快就醫。測量方法:手指用力按壓腳踝或小腿前側數秒,手指松開后,按壓部位呈凹陷狀,不能立即恢復則可判斷為水腫。【詳細】
導致心臟病的因素很多,包括不健康飲食、缺乏鍛煉、有心臟病家族史等,除此之外,美國《預防》雜志網站還總結了6個容易被人忽視的風險因素,提醒人們警惕。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心臟病專家尼采·戈德堡認為,如果有自身免疫性疾。ㄈ缋钳、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牛皮癬性關節炎)病史,那么你更有可能發作心臟病。懷孕期間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相對更高。
外界環境寒冷。美國加州橙縣海岸紀念醫院心臟和血管疾病研究所的心臟病專家桑吉夫·帕特爾解釋說,氣溫明顯降低之所以會導致心臟病發作,是因為當天氣寒冷時,身體會試圖保存其核心區域的熱量,不讓熱量“逃離”身體,包括動脈在內的身體血管會因此主動收縮,使管腔變得狹窄,增加心臟病發作風險。
開始一種新的鍛煉方案。堅持鍛煉是值得提倡的,但要注意鍛煉方法。如果你是個習慣久坐的人,直接進入高強度運動,很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因此需要做足準備工作,再慢慢開始。事實上,任何一種大的、突然的變化都會引發心臟病,老年人甚至可能由于過度性生活導致。
癌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心臟病和癌癥間存在相關性。某些癌癥治療方法(如胸部放療)會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治療癌癥的藥物,如阿霉素和赫塞汀也會增加心力衰竭的風險。
空氣質量差。長期暴露在惡劣空氣中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此外,生活在空氣質量較差地區的人,外出活動的機會減少,也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可能。
腿部持續抽筋。平時腿抽筋,絕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如果每次在短距離行走時,你都會有抽筋感,坐下來有所緩解,可能說明這是外周動脈疾病導致的。它意味著,你的血管可能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或者外周動脈狹窄和阻塞。若不及時治療,外周動脈疾病就可能在未來引發冠心病。【詳細】
一項新研究結果:不吃早餐或晚餐過晚會直接影響心臟病患者的康復效果,增加心臟病發作后的早亡等風險。
新研究中,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研究員馬庫斯·米尼庫奇博士及其研究小組調查了113名平均年齡為60歲的心臟病發作患者。這些患者罹患的是一種特別嚴重的心臟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其中,58%的參試患者不吃早餐,51%的患者晚餐很遲,41%的患者既不吃早餐,晚餐也吃得晚。對比分析發現,不吃早餐或者晚餐太遲的患者在出院后30天內心絞痛發作、再發心臟病和死亡的風險,會比正常三餐者高出4~5倍。
米尼庫奇博士分析稱,有不吃早餐和晚餐太晚這兩種不良飲食習慣的人,更可能存在吸煙和不愛運動等其他不健康習慣,這會導致炎癥反應、氧化應激和內皮功能降低等問題,進一步加大心臟病后康復的難度。數據顯示,STEMI患者出院后1年內死亡率高達10%,而定時攝入足夠營養是簡單易行的改善預后的方法,建議每天按時吃早餐,晚餐和睡覺之間至少間隔兩個小時。【詳細】
☆推薦閱讀☆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